從此過上沒羞沒臊的觀影生活
性侵。
一直是刺痛人類敏感神經的話題,
只要是聽到這兩個詞,就會催發出憤怒、暴躁、生氣等等的情緒。
先容派爺嘆一口氣,再來說這個深沉的故事——
狩獵
豆瓣評分9.0,好于98%的劇情片。
故事夠真實,夠扎心。
說它是劇情片它確實是在講故事,但它更像是上帝視角下對生活的窺視。
主角麥德斯·米科爾森是世紀之交丹麥電影發展新的黃金期造就的一顆巨星。
雖然在《漢尼拔》中的精彩表現使他聲名大噪,但是他早在尼古拉斯·溫丁·雷弗恩執導的《末路狂奔》三部曲中就已經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被譽為“丹麥最性感的男人”。
米科爾森扮演的盧卡斯剛剛和妻子離婚,在一家幼兒園工作。
他一直盡職盡責的關心著孩子的身體健康和精神世界,
心地善良個性溫和的他一直深受同事和孩子們的喜愛。
好朋友的女兒克拉拉的與盧卡斯尤為的親近,
而面對女孩幼稚單純的示好,盧卡斯只能婉轉的拒絕。
這激起了克拉拉的報復心理,她不經意出口的謊言讓盧卡斯背負起了性侵女童的罪名,使得盧卡斯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這個時候派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爆棚的社會正義感
集中體現為這幾類人,
一個是以盧卡斯的同事為主的調查者
他們高度的關注著這個問題,打著要調查清楚這一事件的旗號,但是其實在他們的心里早就已經認定了盧卡斯做過侵犯女童的事情。
甚至在詢問克拉拉的時候,他們采取了一種誘導式的方法,讓克拉拉在面對逼問的情況下不由自主的說出了“是”的回答。
派爺百分之百的肯定,他們絕對在心里激動的吶喊:“oh,god,我就知道是這個混蛋!”
第二是以克拉拉父母為主的施壓者
他們當聽到克拉拉可能遭受性侵的消息的時候,幾乎毫不猶豫的就相信了。
他們立即把克拉拉保護起來,并且立馬斷絕了與盧卡斯的來往。
這反應,絕對比中國的父母靈敏多了。
甚至當盧卡斯上門解釋這件事的時候,克拉拉的父親不顧多年的兄弟情誼把盧卡斯暴揍了一頓并把他丟出家門,反正就是要讓盧卡斯這個變態遠離自己的孩子。
第三是像小鎮上居民這樣的傳播者
雖然還沒有被證實,但是盧卡斯性侵女童的消息像病毒一樣在小鎮中傳開,盧卡斯很快就成了被全鎮的人排擠的對象。
大多數時候能讓大家同仇敵愾的方法很多,最簡單的那一種就是,
有一個共同討厭的人。
所以大家互相保持著默契,沉浸在一種大快人心的情緒中。
還有就是盧卡斯的妻子這類的孤立者
作為盧卡斯的親人和朋友,他們頗有種大義滅親的感覺。
面對這樣的丑聞,他們也選擇站在了輿論的一邊,而不是為盧卡斯辯駁。
但是別忘了還有一個大前提,克拉拉所說的性侵不過是一個報復性的謊言
因此,這些人的正義,統統都變成了可笑的諷刺!
惡劣的不只是童言無忌的謊言,還有那群虛偽傲慢,先入為主,自封衛道士的成人。
似乎當流言說多了,也就成了真的。
人們只需要一個契機、一個由頭來找到情緒共同的出口,他們很少會去探求真相,而是相信和推定。
別急著否認,這幾年來陳赫出軌,寶寶被棄,佟麗婭婚變,你敢說你沒有從眾的罵過那么一兩句?甚至更別說還有人去蹲點,人肉,砸玻璃。
先不論對錯,說到底這些都是別人的事,跟你有什么關系?
就好像“吃人”的《狗鎮》里所表現的那樣,在預設的立場下不惜以傷害無辜者利益來拔高自己的邊界。
即使最后克拉拉坦白了一切只是她的胡言亂語,人們對盧卡斯的傷害也沒有停止。
最后的那一聲槍響,導演刻意消去兇手的臉龐,
因為他不是一個特定的人,而是無數人的縮影。
不信任和偏見從來就沒有消除過,這只是一年來,無數個暗槍中的一槍罷了。
北歐電影冷靜和沉郁的敘事方式,可能會讓人覺得異常的焦躁、壓抑和憤怒,幾乎全程得不到發泄。
如果放在賈樟柯的電影里,大概早就像《天注定》里姜武那樣,提起一桿獵槍一個個爆頭,全部殺光。
而盧卡斯最終卻選擇了善良和原諒。
正如同尼采所說的,
他們扔給隱士的是不義和穢物。
但是,我的兄弟,如果你想做一顆星星,你還得不念舊惡地照耀他們。
你的每一天都在同他人和解,同自己和解。
這才是真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