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描述了北宋末年期間,皇帝昏庸,眾多英雄豪杰,聚集水泊梁山共聚起義,宋江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最后被朝廷陷害,梁山水泊一百單八將,死傷無數,他們都是義薄云天的血性男兒,接受朝廷招安之后,卻把各位好漢引向了不歸路。
抗大遼,剿方臘,最后只剩29位,得以善終,其余全部戰死。《水滸傳》里戰斗場面,作者描寫的惟妙惟肖,細致入微,看了有身臨其境般的感覺,《水滸傳》對后世文學愛好者產生巨大的影響。
作者在描繪魯智深的時候是非常用心的,魯智深原本是渭州經略府提轄,他身長八尺,腰闊十圍,胸脯上露一帶蓋膽寒毛,他身上全是紋身,紋的都是鮮花,所以別名是花和尚魯智深。魯智深是一位仗義豪爽,疾惡如仇的好漢,他看見賣唱女金翠蓮被人欺負,便仗義出手相助,因為三拳打死了鎮關西,吃了人命官司。
魯智深性格中也有粗中有細的一面,比如打死鄭屠后,又假意指著鄭屠的尸體說“你詐死”。一邊迅速離開現場,逃出渭州。為了躲避官司,魯智深輾轉來到五臺山出家,可是他不遵守規矩,喝酒吃肉,招惹是非,隨便打人。他的師傅智真長老,說他塵緣未了,讓他重走江湖,自尋岀路。魯智深之好辭別了師傅。
智真長意味深長地對魯智深說了四句偈語: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這四句偈語指的什么意思呢?魯智深是個讓人過目不忘的角色,魯智深是一個佛性和世俗相結合的擺渡人物,智真長老和他說的偈語是對他的后半生的路,深刻的剖析和高度概括,魯智深一定會在實踐里摸索出四句話的真諦。
其中“遇林而起”“林”字就有著特殊的含義,一是指林沖,二是指野豬林,從魯智深對林沖的幫助就注定了他不尋常的結局。林沖被高太尉陷害,深陷險境,若不是魯智深相救,他早被害死了。大鬧野豬林,至此倆個人與朝廷結下了不解之仇。最終踏上了梁山的曲折之路。
遇山而富”,這里的“山”說的便是“二龍山”。武松,魯智深,楊志,三個人曾經一起去了二龍山,殺了那里的寨主,三個人霸山為王,金銀珠寶盡收囊中,因此名聲大噪,三人過得也是逍遙快活。所以遇山而富就是這個意思。
“遇水而興”這里的“水”指的當然是水泊梁山了。魯智深上梁山后,梁山排座位列居在13位,位列步軍頭領之首。在梁山也是首屈一指的大將,他武藝高超,力氣非常大,能夠赤手空拳打翻一匹馬、倒拔垂楊柳。所以每次戰役,他都為水泊梁山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水泊梁山他發揮了他的潛力,感受到了兄弟情義,水泊梁山算是他人生的巔峰之時。
“遇江而止”這里的“江”也有兩個說法,宋江是導致梁山好漢分崩離析的始作俑者,他大力推薦朝廷詔安,導致大家死傷慘重,他對朝廷歸心似箭的心態,最終害了眾位兄弟。所以魯智深人生的轉折點,就在于宋江的決策。看著兄弟們都死的慘烈。導致他看透世間炎涼,真正剃度出家了,皈依佛門。
第二個含義是說,魯智深到了錢塘江邊就圓寂了。所以智真長老,早就看破玄機,他是真正的高手,經過一番歷練,魯智深的心終于得到安放了。聽著錢塘江的潮聲坐化而逝!他是水滸傳里最豐滿的人物,結局也是最舒服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