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在的養老模式是“9073”模式,90%依靠家庭養老,7%依靠養老院等專業機構,3%依靠社會養老。
從這可以看出,子女依然是養老中的主力。
但是老人依靠子女養老,最終能不能安享晚年,除了要看子女的孝心,還有很多現實因素的制約。
一位70歲的老人去獨生女兒家養老了半個多月,看透了兩個扎心的真相。
陳奶奶膝下只有一個獨生女兒,丈夫早就去世了,前段時間她生了一場大病,出院之后實在是沒辦法自己生活,所以希望可以去女兒家安度晚年。
女兒一開始沒有一口答應,說是要回家和丈夫商量一下,過了一周左右,女兒過來說可以接她過去。
但是到了女兒家,陳奶奶就發現女婿的臉色并不是那么好看,也不是很熱情。住了半個多月,陳奶奶實在是覺得哪哪都不舒服,最終還是選擇讓女兒給自己聯系了一個養老院,住了進去。
她在女兒家這半個月,可以說是看透了親情的現實。
一:娘家是女兒的底氣
陳奶奶在女兒家,最明顯的感受就是女兒在婆家過得并不如意。
女婿家里兄弟三個,女婿是最小的。
按理說小兒子應該是最受寵的,女婿本身也算是有出息,是個公務員,比他兩個哥哥都要成器一些。但是女兒在妯娌之中,卻是那個說話最沒有分量的。
一方面是因為女婿本身性子和順,在哥哥們面前低眉順眼。另一方面就是女兒的娘家實在是家境平常,不像其他幾個妯娌娘家要不是做生意的,經濟條件好,要不是從政的,社會地位高。
很多人都以為結婚之后是兩口子過自己的日子,實際上對于女人來說,即使結婚了,娘家也是她在婆家的底氣。
有一個有實力的娘家,在婆家的腰桿子都可以直一些。
很多人說有了女兒就更要努力工作了,為的也就是給女兒一個有力的支持,最起碼可以是她今后一個避風的港灣。
二:養老也要看自己的經濟情況
陳奶奶要過去養老的時候,女婿本來是不同意的,但是女兒說陳奶奶自己有退休工資,不會給家里增加負擔,女婿才勉強答應了。
雖然贍養父母是子女的義務,但是子女的孝順也是有條件的,有時候并不是他們不想孝順,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們負擔自己的生活都已經是捉襟見肘,根本沒有能力再來支持老人的生活。
所以養兒防老,只能是一個美好的愿望,老人晚年生活想要安穩,還是要有自己穩定的收入。只有自己有經濟實力,才是給自己老年最穩妥的保障。
你在年輕時揮霍錢財,認為老了之后有退休金,可以依靠兒女,但是你不知道的是,退休金也許能維持你的日常生活,一旦生病,退休金根本就是杯水車薪,而依靠子女更是風險極大,他們可能最后還要靠你救濟。
只有自己手里有錢,這才是真正的保障。
養老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現實的問題,早一點看清親情的殘酷,早一點為自己的晚年做一些打算,不要等到老無所依的時候,再來后悔曾經的輕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