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板塊或成為今年A股投資的勝負手。”一位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
開年以來,消費板塊持續上攻,主題基金凈值也“水漲船高”。數據顯示,外資正陸續回流這一板塊。
不過,對于反彈能否持續,機構觀點出現一定分歧。部分機構認為,消費板塊估值合理,在春節消費旺季等一系列基本面正反饋下,消費板塊基本面持續改善可期。也有機構表示,消費板塊基本面復蘇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需密切跟蹤板塊邊際變化。
外資陸續回流消費板塊
開年以來,伴隨經濟的逐步復蘇,消費板塊拾級而上,迎來一波靚麗反彈。截至1月17日收盤,開年以來,申萬一級行業指數中,家用電器上漲10.27%,食品飲料漲幅達7.90%,在31個申萬一級行業指數中漲幅分別位列第一位和第三位。開年十一個交易日內,家用電器板塊有8個交易日上漲,其中,有三個交易日板塊漲幅超過2%;食品飲料板塊有6個交易日上漲,其中,1月5日,板塊漲幅達4.07%,1月13日板塊漲幅達2.77%。個股中,今世緣、洋河股份、五糧液、瀘州老窖等白酒股開年以來漲幅均超10%。
在板塊反彈的帶動下,消費主題基金凈值也“水漲船高”。截至1月16日,酒類行業主題基金中,大摩內需增長、大摩卓越成長、招商中證白酒今年以來漲幅均超10%,1162只(不同份額分開計算)酒類行業主題基金中,1155只上漲。107只(不同份額分開計算)食品行業主題基金全部收獲正收益。28只(不同份額分開計算)零售行業主題基金漲幅均超過3%。
對于近期消費板塊回暖的原因,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表示,近期市場風格呈現價值占優特征,消費等經濟相關性強的板塊跑贏大市。一方面,是經濟預期反轉,這些板塊的盈利預測出現較大幅度的調整,估值修復幅度可觀;另一方面,經過2022年一年的下跌,籌碼結構更好,空頭回補力度更強。外資長線資金也在陸續回流經濟強相關板塊,中國經濟在2023年的比較優勢將持續獲得驗證。由于當前外資仍是A股重要的資金增量,機構跟隨外資配置方向是大概率事件。
創金合信基金統計了外資近期長線資金行業持倉與巔峰時期持倉的差異,數據表明,回補空間最大的是食品飲料、醫藥、家電等行業。
機構現分歧
但消費板塊在經歷了快速的上漲后,機構對消費板塊的看法也出現了一定的分歧,從ETF份額的變化情況上可見一斑。數據顯示,截至1月16日,今年以來鵬華中證酒ETF、匯添富中證主要消費ETF在股票型ETF中份額增長居前,廣發中證全指家用電器ETF等消費領域ETF份額也實現增長,但華夏中證細分食品飲料產業主題ETF等消費領域ETF成為同期份額減少較多的股票型ETF.
對于消費板塊的后市,前海開源基金基金經理田維認為,在2023年外部環境逐步變好的情況下,消費的投資價值凸顯。一方面是基本面持續改善可期,另一方面目前消費板塊估值也較為合理,存在上行空間。
但景順長城基金指出,去年底以來,地產、疫情防控等方面政策出現變化,預計地產鏈、港股(尤其是互聯網)以及部分消費品是上述政策轉向的最大受益者。考慮到今年國內消費仍將受到疫情的干擾,消費板塊的基本面復蘇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需要緊密跟蹤。
重點關注可選消費
廣發估值優勢、廣發滬港深新機遇基金經理張東一表示,從海外經驗來看,防疫措施放松后,人員流動逐步恢復,帶動消費數據的逐漸回暖。在消費復蘇過程中,從前受損的消費行業有望迎來超額收益期,行情演繹的早期,可選商品型消費行業如汽車、家電、家居,可能反彈幅度大,行情演繹的后期服務型消費行業如航空、酒店、餐飲,可能反彈幅度大。
在A股市場,張東一將主要圍繞經濟復蘇后有業績彈性和中長期成長中樞較高兩條主線尋找機會。比如,隨著經濟慢慢復蘇,白酒行業逐步去庫存,下半年在量價方面有彈性,重點關注中長期品牌價值突出的酒企和企業經營有變化、有阿爾法的個股。在服務業方面,醫美受益于疫情防控放開,行業性環比改善確定性強。此外,餐飲供應鏈集中度提升的機會同樣值得關注。
在大消費領域中,金鷹基金主要關注四個方面的機會:一是服務業復蘇,擁有資源優勢、競爭壁壘牢固的龍頭消費企業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未來在復蘇階段或擁有更高的盈利彈性;二是在地產后周期,家電、輕工、消費建材等行業市盈率較低,具有較好的回報潛力;三是成長子賽道,2022年一些成長股經歷大幅回撤,部分優質上市公司出現“錯殺”機會,如果2023年宏觀經濟企穩復蘇,這些優質成長股或有望貢獻較大超額收益;四是超跌價值股,2021年初至今部分價值股已處于超跌狀態,未來隨著宏觀經濟企穩、地產產業鏈復蘇,超跌價值股有可能出現估值修復、經濟企穩后的估值擴張階段。
田維更加看好可選消費、醫藥、互聯網等,因為它們的商業模式、管理能力是反復經過驗證的,2023年環境因素變好的過程里,這類公司會爆發出超預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