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們在水下拍到的大鯉魚
近日,湖北宜昌有網友拍到長江大量魚群,其中一條是一條肥大的鯉魚,引發網友熱議。
湖北宜昌成群結隊的魚,大鯉魚又肥又壯。網友們拍下了令人欣喜的一幕
宜昌地處長江中上游交界處。氣候宜人,素有“三峽門戶”之稱。從網友拍攝的視頻中我們了解到,長江宜昌段禁漁后魚類數量恢復較快。
圖:網友截圖
近日,網友“野釣日記”用水下相機拍下了宜昌磨雞山長江段水生生物資源現狀。網友們剛把相機扔到水底,就發現一大群黃尾鲴在水底覓食。有數百個。
一群黃尾鲴游過之后,緊接著又是一條肥肥的大鯉魚。從圓圓的肚皮來看,水中的大鯉魚“豐衣足食”,圓滾滾的肚皮都快要炸裂了。
網友推測,這條鯉魚至少有30貓重,堪比小豬。這么大的一條鯉魚,被網友無意中拍到,絕非巧合。如果把成群結隊的黃尾鲴納入鏡頭,可以預見,宜昌片區的魚類資源將較之前有一個質的飛躍。
2020年之前,很難想象這么大的鯉魚在水底自由覓食,大量的魚在岸邊游來游去。出現這樣的大好時機,也得益于長江禁漁。
長江禁漁成效顯著,魚類密度大增
長江禁漁從2020年開始全面實施,禁漁主要包括各方面的工作。一是漁民全面上岸停漁;,實行“一人一桿一線一鉤”漁業管理制度。
湖北省宜昌段不僅實行全面禁漁,連休閑釣魚活動也一律禁止。這里的魚類可以說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護。禁漁禁漁實施兩年多,宜昌段出現成群的魚鯉“肥如豬”,絕非巧合。
放眼整個長江水域,禁漁禁漁的效果開始顯現。不僅“四大魚”等常見淡水魚數量增加,一些稀有魚類也開始頻繁出現。長江生態一年比一年好。年。
據統計,1954年長江中下游及其支流水產品產量達到42.7萬噸,2016年下降近85%,僅6.6萬噸。長江禁漁后,四大魚類密度回歸。2021年,長江江蘇段某監測點平均捕撈魚類5.39公斤。
這類數據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反映在生態環境的變化上。不僅湖北宜昌有網友拍到魚兒游來游去的愜意照片,湖南、安徽、江蘇等地的長江也出現大量魚汛。
此外,一些珍稀保護魚類和水生生物也開始慢慢啟動,令人欣喜。
圖片:長江珍稀魚類——
比如,曾經橫跨長江的稀有品種鯉魚,在2020年之前“三十年不見蹤影”。全面禁漁以來,黃尾魚在湖北、江西多次被發現,其種群數量也在慢慢恢復.
另一種國寶級保護動物長江江豚的數量在過去五年里增長了23.42%,呈現回升態勢。
長江全面禁水,野魚泛濫會不會泛濫?
在全面禁漁甚至全面禁漁的情況下,長江魚類的快速擴張令人吃驚。與此同時,網上也出現了“長江魚會泛濫嗎?”的討論。原因是湖北部分湖泊已經出現過魚現象,管理部門不得不進行生態捕撈,以減輕湖泊的生態負擔。
漁民上岸了,連打魚都不許。在如此極端的保護下,魚會溢出來嗎?這個問題相信很多網友都想過。
在小編看來,長江全面禁漁會不會造成魚類泛濫,這是一個應該分為兩部分的問題。在自然環境中,魚類的數量隨著外界各種因素的變化而波動,形成動態平衡。只有當人為干擾因素打破了這種平衡時,某些魚類才會過?;蛳А?/p>
以前的過度捕撈和現在的極端保護,其實都是人為對生態系統的干預,但前者是對長江魚類資源造成嚴重破壞的不利因素;后者是導致魚類種群快速恢復的積極因素。
如果這種極端的保護體系繼續下去,在一些半封閉的生態系統中,比如長江流域的通江湖泊,可能會導致部分水域出現魚類超載,但這種情況應該不會出現在整個長江水域,因為數量魚類的分布受水溫、水流、食物、天敵等多種因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