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聯合國估計,全球超過7.8億人遭受饑餓,全球生產的幾乎三分之一的糧食被損失或浪費,近30億人負擔不起健康飲食,這一切應如何破局?
當地時間26日,為期3天的聯合國糧食體系峰會階段成果總結推進大會在意大利羅馬落幕,大會提出應推動全球農業糧食體系轉型。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會議期間的講話中列舉了三個關鍵的行動領域:首先是對可持續糧食體系進行大規模投資,他呼吁各國政府響應聯合國制定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刺激計劃,每年至少投入5000億美元,為所有有需要的國家提供長期資金支持;其次,各國政府和企業展開合作,保持食品市場開放,消除貿易壁壘和出口限制;第三,減少糧食體系碳足跡。
WTO總干事伊維拉在會上強調了貿易在糧食系統轉型中的關鍵作用并呼吁貿易政策改革,并稱“將糧食安全視為農業談判取得進展的關鍵”。第一財經記者從核心信源處了解,目前WTO正在就長期農業進行談判,并希望在2024年的第十三屆部長級會議(MC13)上取得成果。
全球糧食體系“已崩潰”?外交部回應
俄烏沖突疊加全球通脹等因素,全球糧食安全議題越發緊迫。
同時,發展中國家面臨著更多挑戰,有限的資源和沉重的債務負擔使它們無法對糧食系統進行充分投資。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西莫·托雷羅在出席聯合國糧食體系峰會階段成果總結推進大會媒體吹風會時表示:“按照目前規律預測,在2030年,全世界將有6億人長期食物不足,遠不足以實現'零饑餓’目標。”
FAO的數據顯示,2021至2022年間,盡管全球饑餓人口的增加態勢已經得到遏制,但全世界還有很多地區在糧食危機中越陷越深。2022年,亞洲和拉丁美洲在減少饑餓方面取得進展,但西亞、加勒比和非洲各次區域的饑餓水平仍在攀升。非洲大陸依舊首當其沖,每五個人中就有一人食不果腹,饑餓人口比例是全球平均的兩倍多。
同時,2022年,糧食安全形勢和營養狀況依然嚴峻。報告發現,按照中度或重度糧食不安全發生率衡量,全世界有24億人無法持續獲取食物,約占全球人口的29.6%,其中約有9億人處于重度糧食不安全狀況。
在此次聯合國糧食體系峰會階段成果總結推進大會上,古特雷斯呼吁全球糧食體系轉型。
他并稱,全球糧食體系“已崩潰”,弱勢群體付出代價,必須改變糧食生產和消費方式。
對此,25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記者會上表示,我們注意到古特雷斯秘書長有關表態。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性挑戰交織,貧困和饑餓問題遠未解決。國際社會應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問題,通過國際合作探尋有效的解決方案。
毛寧說,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糧食生產國,以不足全球9%的耕地生產出約占世界四分之一的糧食,解決了14億人的吃飯問題。這本身就是對世界糧食安全的重大貢獻。
毛寧介紹,對于全球糧食安全問題,中方也提出了中國方案,做出了中國行動。
她表示,在二十國集團框架下,中方提出國際糧食安全合作倡議。中國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南南合作框架下資金援助最多、派出專家最多、開展項目最多的發展中國家。
“我們同14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農業合作,向發展中國家推廣1000多項農業技術,帶動項目區農作物平均增產30%-60%;我們為80多個發展中國家培訓超過1.4萬名雜交水稻專業技術人才;在非洲啟動建設13個農業發展與減貧示范村,切實幫助發展中國家提升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她稱,“糧食安全是事關人類生存的根本性問題。中方愿繼續同世界各國一道,推進全球發展倡議,加強糧食安全和減貧領域合作,為建設沒有饑餓貧困的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將糧食安全視為農業談判取得進展的關鍵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糧食貿易問題成為聯合國峰會的重要議題,當下WTO正在推動已經陷入僵局很久的全球長期農業談判。
伊維拉表示,全球各地消耗的五分之一的卡路里,都是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進行貿易的,農業貿易規則和政策塑造了影響糧食系統轉型核心的生產、投資和消費決策的激勵措施。
2022年6月的MC12上,WTO成員方達成了關于糧食不安全緊急響應的宣言和關于人道主義糧食援助的決定。
“糧食計劃署最近告訴WTO農業委員會,在出口限制方面的豁免幫助他們從更多國家采購糧食,并能夠更快、更多地進行本地化采購。”伊維拉表示:“WTO一直在敦促各成員方履行承諾,取消許多國家在俄烏沖突爆發后實行的食品、飼料和化肥出口限制。截至 7月中旬,限制措施數量已從104項減少到59項,即逐步取消了 45項。”
展望未來,伊維拉強調WTO要在長期農業貿易談判中取得成果,她表示成員方的共同觀點是“將糧食安全視為農業談判取得進展的關鍵”。
她敦促各國貿易部長抓住即將于10月舉行的貿易高官會議的機會,取得政治突破,為2024年2月26日至29日舉行的MC13取得農業成果奠定基礎。
簡單而言,在農業貿易談判中,各方需要就國內所存在的農業補貼和出口限制的程度進行談判。
譬如,WTO允許一些發展中國家以糧食安全為目的,以政府確定的價格采購糧食,但該方案一直被稱為糧食安全公共儲備(PSH)臨時解決方案,而各方希望能在MC13上尋找一個永久解決方案。
目前的矛盾在于,現有的WTO規則沒有充分解決市場失靈問題,無法解決糧食囤積和市場投機等問題,這些問題在危機期間推高了糧食價格和通貨膨脹,給發展中國家愛來了難題。
WTO內的談判集團--非洲集團等就提出,必須更新用于計算 PSH市場價格支持的外部參考價格(ERP),目前的價格是基于1986-1988年的參考價格。
由于糧食問題突出且在WTO層面無法解決,近年來一些糧食出口國已經加大了單邊出口限制措施。
印度政府7月20日宣布,為保障國內市場供應,禁止除蒸谷米和印度香米外的大米出口,即日生效。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國,去年大米出口量達到2220萬噸,約占全球大米總出口量的40%,超過了泰國、越南等大米出口大國的總和。
根據印度食品部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印度新德里地區的大米零售價格今年已上漲了約15%,而全國平均價格上漲了8%。印度政府此舉雖然可能會降低國內大米價格,但卻可能導致全球大米價格進一步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