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鬼胎”或者“奇胎”就總覺背后陰冷,可是它們其實都是在我國中醫中的孕期疾病的說法。孕期數月,腹部異常增大,隱隱作痛,陰道反復流血或下水泡如蝦蟆子者,稱為“鬼胎”,亦稱“偽胎”。本病相當于西醫學孕期的葡萄胎、腐蝕性葡萄胎。那么孕婦為什么會有葡萄胎?讓我們一起看看醫學上的解釋吧!
葡萄胎其實是異常受精后無法正常發育成胚胎的病變,是因妊娠后胎盤滋養細胞異常增生,間質水腫,終末絨毛轉變成大小不一的水泡,相互連接成串,狀如葡萄而得名。又被稱為“水泡樣胎塊”,我國很常見。
孕期葡萄胎病因
1、營養因素
葡萄胎多見于食米國家,因此認為與營養有關;飲食中胡蘿卜素的消耗低,發生葡萄胎的危險性增加;維生素A缺乏地區的葡萄胎發病率增加;
2、感染因素
不少人認為葡萄胎與病毒感染有關,但至今未找出真正證據。
3、內分泌失調
認為葡萄胎的發生與卵巢功能不健全或已衰退有關,故多見于20歲以下以及40歲以上婦女。動物實驗證明,懷孕早期切除卵巢,可使胎盤產生水泡樣變,因而認為雌激素不足可能是葡萄胎的原因。
4、孕卵缺損
可能與卵子本身發育異常有關。
5、種族因素
種族間葡萄胎的發病率的差異被引起注意。有報道,美國黑人婦女葡萄胎的發病率僅為其他婦女的一半。在新加坡,歐亞混血人種葡萄胎的發病率比中國人、印度人、馬來西亞人高2倍。
6、原癌基因的過度表達及抑癌基因變異失活
原癌基因及抑癌基因是控制細胞生長分化的基因,原癌基因的激活和過度表達以及抑癌基因的變異失活等與腫瘤的發生有關。
葡萄胎早期癥狀
1、陰道“見紅”
由于絨毛變性,失去了吸收營養的功能,所以胎兒早已死亡。到了懷孕2-3個月時出現陰道持續的或間歇性的“見紅”,這是葡萄胎自然流產的表現。大多數是斷續性少量出血,其間可能有反復多次大流血。仔細檢查時,可在血液中發現水泡狀物。如果出血量多,還會引發出血性休克。
2、腹痛
由于子宮增大的速度太迅速,以致出現腹痛。此外,子宮內出血,胎塊從子宮壁大塊脫落,也會產生腹痛現象。
3、子宮異常增大
由于絨毛水泡樣變性和宮腔積血,半數以上病人子宮大于停經月份檢查時常比正常妊娠子宮下段寬而軟,子宮雖已超過妊娠5個月大小仍無胎心胎動,捫不到胎體,少數患者因葡萄胎壞死退化或為部分性葡萄胎,子宮大小可能與孕期相符或較小。因此,若子宮異常增大則有助于診斷。反之,也不能除外葡萄胎。
4、無胎兒
子宮雖脹大到4-6個月妊娠大小,卻查不到胎體,聽不到胎兒,B超檢查,未見懷孕跡象。即使孕婦本人,也未感到有胎動。
5、妊娠中毒癥狀
約半數患者在停經后可出現嚴重嘔吐,較晚時可出現高血壓 、浮腫及蛋白尿。
6、貧血和感染
反復出血而未及時治療,必然導致貧血髣其相關癥狀,個別甚至可因出血而死亡。反復出血容易招致感染,如陰道操作不潔或在流血期間性交,更易促使感染發生。感染可局限于子宮及附件,可導致敗血癥。
7、卵巢黃素化囊腫
往往在部分患者出現卵巢黃素化囊腫,可經雙合診發現或更易經B超檢查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