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林探險成為了浩繁年輕人抉擇的一項活動,他們經常結伴而行,構成一支聲勢赫赫的探險步隊。
俄羅斯有一對情侶和驢友組成探險隊一起野外樹林探險,他們在行進的過程中在地上發現了一種奇怪的脫殼'土雞蛋'。
這些在地上的土雞蛋看起來跟普通的雞蛋大小相當,但是比較凌亂的散落在地下,并且看到很多表面似乎被破壞掉,能看清其里面的物質,像半熟狀態下的蛋清,讓人看起來就像一種隨時可吃美味。
這對情侶好奇之下,準備上前摘幾顆回去,當他們走近看到時,居然看到這其實并不是土雞蛋,而是一種長在地上的菌類,并且與雞蛋相似度非常高,不仔細查看根本無法辯清。
當他們從地上拿起看了一下發現這種菌類其實底下是由柱狀生長出來的,頂部呈現橢圓半球狀,隊中有驢友看到后趕緊勸他們放下,因為這種未知的菌類不知是否會有毒。
野生蘑菇種類繁多,因地理環境差異懸殊,自然和生態環境復雜多樣性,從而形成了各種外形的菌類。
但是由于很多還是未知是否對人有害,大家平時不要隨意去碰那些不常食用的蘑菇,有一些可是有劇毒的!
教你如何辨別有毒的野生菌
看顏色。一般來說,比起可以食用的菌子,有毒的野生菌顏色一般都很深、很鮮艷。大多呈深紅、墨黑、青紫色,并且采摘后的毒菌顏色極易發生改變,一旦有這樣的信號,得一百分警惕。
看生長環境。正常無毒的野生菌大多生長在干凈的草叢和松樹、櫟樹下,而有毒的菌子往往長在陰暗、潮濕、有污染的環境里。
看外形。正常無毒的菌子一般表面很光滑,菌面無輪,菌桿無托;反之,毒菌表面凹凸不平,菌稈旁生枝節。很多毒菌桿子細長,傘面極其脆弱,一折就斷,一摘就碎。
看汁水。折開菌桿,觀察菌子流出的汁、漿。正常的野生菌一般沒有什么顏色(個別種類呈白色漿液),并且掰開菌面,也不會變色;有毒的就不一樣了,流顏色較深的液體,菌面又容易變色,多半是有問題的。
巧用蔥蒜。用蔥頭在菌子傘面上進行摩擦,如果蔥變成青色或褐色,說明有毒,反之無毒。另外,為保險起見,在炒或煮菌時,放一些大蒜,待菌熟再次觀察顏色,如果打算變色說明有毒性,反之放心食用。
聞一聞氣味。無毒的菌子一般無味,或者有一股香味;有毒的一般會有一股明顯的怪味,酸臭亦或者辛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