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經濟發展勢頭越好的省份,國家的重視程度就越高,人民也可以享受到越多的發展福利。不過,這些都是我們針對現在國家的發展所形成的觀點,但是在中國的古代社會,中央集權制下,一個經濟發達的地區,往往是最讓朝廷頭疼的,左提防右監督,還是不放心。就比如說中國曾經最富裕的一個省份,因為太過于發達,皇帝實在是管不了了,所以索性把他給拆分了,結果如今一個窮,一個富。這個富裕的省份就是曾經的江南省。
江南省到底有多富裕?這么說吧,全國最發達的地區當時全國的重鎮如蘇州、揚州、徽州、江寧也就是現在的南京等全聚集在江南省,就連現在中國的金融中心上海也是江南省其中的一小部分。由此可見,江南省的富裕程度足以令人咋舌!它不僅農業發達,絲織業、養蠶業等也是十分的發達,所以當時江南省的百姓那是最富足的,其商人更是遍布天下。據統計清朝順治時期光這江南一個省的財政收入和上交的賦稅,那占到全國的三分之一還要多,而且這里被稱為大清糧倉,當時通過大運河向北京地區提供糧食。不僅如此,當地的教育事業那也是非常出色的,就連在每三年一次的科舉考試上,江南一省的上榜人員都接近半數,遠遠高于其他省份,在國家人才的貢獻上說擔起半壁江山一點也不為過。如此發達的江南省再加上江西省,簡直就控制住了大清的命脈,所謂山高皇帝遠,江南省出現任何閃失都是很難對付的,這叫朝廷如何安心!
而且在當時,由于清軍入關,中國開始被滿族統治,各地漢人的起義活動此起彼伏,全國不斷發生反清復明的運動、起義,其中以江南地區最為顯著。作為最富裕的江南省自然成為了威脅清廷最大隱患。于是到了順治帝統治時期,清政府就將“江南省”一分為二,變成了“江南左布政使司”和“江南右布政使司”兩個轄區,由此便拉開了分割“江南省”的序幕。在康熙統治時期,“江南右布政使司”更改為“江蘇布政使司”,設江蘇??;“江南左布政使司”更改為“安徽布政使司”,設安徽省。自此,“江南省”正式拆裂為兩個省級行政單位。到了乾隆統治時期,“江蘇布政使司”各級衙門由蘇州遷移至江寧,省會落戶江寧;而“安徽布政使司”則由江寧遷移至安慶,安慶正式成為安徽省會,“江南省”就此永遠的分割為了江蘇省和安徽省。
所以,原本富甲天下的江南省分離后就成了現在這樣一個局面,江蘇省因為靠海的區位優勢,發展迅猛,經濟十分發達,而安徽省步子有點慢,區位也不行,淪落到中下等,即使在中部地區,也排名墊底,變成了窮省,兩個省份根本沒法相提并論,自然江南省的‘神話’也就一去不復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