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蜀漢自劉備死后,諸葛亮堪稱是頂梁柱一般的存在,但是他在用人上,卻遭到非議。有人說諸葛亮不擅長用人,比如趙云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趙云是一個歷史上不拜的神話,曾經也創造了很多非同尋常的奇跡。但是在劉備生前,他所擔任的角色從來只是私人保鏢一類,幾乎很少領兵作戰。
而到了后期,諸葛亮主持蜀漢政務,北伐時竟也沒有派出趙云,這成了說諸葛亮不會用人的論點的主要依據。此外趙云死后,諸葛亮大哭一場,但卻不及小將張苞死時,他竟悲憤吐血,這也更是兩人關系遭受非議的一點。
其實平心而論,在諸葛亮北伐時期,且不說趙云年紀已經大了,而且劉備生前雖然曾經夸他一身是膽,但個人出色不代表真能領兵做好戰,所以諸葛亮的選擇其實也不無道理。
而且,諸葛亮和趙云的關系其實非常不錯。比如說早期在赤壁以及之后很多重大事件上,他用的最多的,不是關張,而是趙云。比如說前往拜風臺帶著他,就是看中了他高超的武藝;而在劉備去東吳相親、以及奪回少主阿斗,都是他做的,可見信任之情。
因此,這兩人的交情可以說是非常不錯的,即使在北伐時諸葛亮因為種種原因沒有用他,但是老友的關系不容置疑。張苞是劉備的三弟張飛之子,小說中他在諸葛亮時期是重點被培養的小將之一,是他后期北伐所準備運用的主力。
建安七年,在準備開始北伐時,擅長推算的諸葛亮感覺到了要有不好的事情發生。果然趙云的兩個兒子不久后就前來報喪,說他們的父親去世了。諸葛亮聽聞此言痛哭一場,萬分悲痛。
第二年,北伐已經開始,張苞在小說中被描寫的形象和其父很像,勇猛,但大大咧咧想得少。于是在祁山一戰時由于貪功落入敵人陷阱掉下山澗,雖然被送回成都救治,但沒過多久就不行身亡。諸葛亮接到張苞死訊,悲憤程度遠高于趙云死時,竟悲極到口吐鮮血而昏厥。
那么問題就來了,和他同輩的老將趙云死后他只是痛哭,張苞一個晚輩何至于讓他吐血暈厥呢?
其實在當時看來,趙云資格老又和他是老朋友,但是其實沒有在為蜀漢出征之力,因此在老友年邁身亡時,更多的只是哀傷。而張苞相當于是他為自己振興蜀漢江山所打造的一把利器,有晚輩情誼,更多的卻是對蜀漢江山的損失以及前途無望的悲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