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有“三高”:患病率高、致殘率高、致死率高。
高血壓攜帶的三顆“炸彈”——心肌梗死、卒中、尿毒癥
高血壓患者由于動脈壓持續(xù)性升高,引發(fā)全身小動脈硬化,從而會影響組織器官的血液供應,造成各種嚴重的后果。在高血壓的各種并發(fā)癥中,以心、腦、腎的損害最為顯著,可概括為“大心、小腎和卒中”。
“大心”指長期高血壓會導致患者心肌肥厚,繼而發(fā)展為心腔擴大和心力衰竭,高血壓患者還易患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
“小腎”指腎小動脈硬化,可致腎衰竭和尿毒癥。
卒中包括腦出血與腦血栓。
心肌梗死、卒中、尿毒癥就是高血壓攜帶的三顆炸彈,一旦被這三顆“炸彈”擊中,那就是嚴重的甚至是致命的損害。積極控制血壓對于拆除這三顆“炸彈”尤為重要。
此外,高血壓伴隨下列情況時同樣危及生命:子癇、主動脈夾層、肺水腫、高血壓腦病等。
心力衰竭
高血壓是損害心臟收縮和舒張功能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血壓長期升高,使左心室負荷逐漸加重,左心室早期呈代償性肥厚,晚期擴張,心力衰竭為主要表現。
心臟變化通常出現在高血壓病起病數年至10余年后,根據心功能情況分為心功能代償期和心功能失代償期。在心功能代償期,患者無明顯自覺癥狀,但在心功能失代償期,心臟擴大、心肌收縮力減低,回流到心臟的血流受阻,造成肺瘀血、水腫,導致急慢性心力衰竭。開始時患者僅在勞累、飽餐后或說話過多時感到心悸、氣喘、咳嗽。隨著病情進展,上述癥狀進行性加重,最終多表現為夜間陣發(fā)性呼吸困難并痰中帶血,嚴重時可發(fā)生急性肺水腫。
例如,69歲男性患者,間斷喘息5年,突發(fā)喘憋加重、不能平臥2小時,夜間急診入院。患者既往高血壓病史30年,最高220/130mmHg,未堅持服藥,平時血壓150~180/90~105mmHg,否認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該患者首先可考慮由長期高血壓引發(fā)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
心律失常
高血壓病引起心臟改變,往往首先出現左心室順應性下降,即舍舒張功能減退。左心房的血液不能“輕松”進入左心室,而是必須加強收縮將血液擠入左心室,長期下去會引起左心房內壓力(收縮的強度)增高、左心房擴大等改變。左心房擴大和壓力升高可導致房性早搏、房性心動過速或心房顫動等心律失常。而當高血壓病引起左心室肥厚、擴大等改變,加上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等因素,很容易發(fā)生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等心律失常。
有的患者可能因為心臟傳導系統供血不足而出現竇房阻滯、房室傳導阻滯等心律失常。
冠心病
1、高血壓能促進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高血壓患者發(fā)生冠心病的危險比血壓正常的人高2倍。約70%的冠心病患者有高血壓病史,單純收縮壓/舒張壓升高也會使冠心病的危險性增加。
2、血壓升高能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而硬化的動脈又加劇血壓升高,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相輔相成。
血壓升高且波動較大時,可引起高血壓腦病,導致腦梗死或腦血管破裂形成腦出血。
高血壓腦病
高血壓腦病是高血壓的一種嚴重并發(fā)癥,是一種短暫腦功能障礙綜合征。正常情況下,血壓升高時腦部血管收縮,血壓下降時腦血管擴張。當血壓持續(xù)升高時,由于某些誘因(情緒激動、氣候變化、內分泌失調等),導致腦的小動脈持續(xù)痙攣,繼而被動性擴張,出現一系列腦細胞缺血、水腫和顱內壓升高的表現(如頭痛、眩暈、惡心、嘔吐、視力障礙、意識模糊、昏睡、昏迷、偏癱、偏盲、復視、失語等),最終造成大腦血液循環(huán)障礙、功能損傷。
高血壓腦病的臨床特征包括:①常因過度勞累、緊張和情緒激動誘發(fā)。②血壓在數分鐘至數天內急劇升高,發(fā)病急。③尤其是舒張壓升高很明顯,常常超過120mmHg。④先是嚴重彌漫的頭痛,早晨多見。⑤病情危重,可出現昏迷、偏癱、癲癇等表現。⑥病情變化快,若不積極處理,常危及生命。
腦梗死
腦小動脈在高血壓的機械性沖擊下,可發(fā)生纖維性壞死、管腔阻塞,從而使腦組織因血液供應被阻斷而發(fā)生梗死。
腦梗死即民間所指的中風,目前中風一詞已棄用,取而代之的是卒中。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腦梗死則是指缺血性卒中。小灶的梗死,如腔隙性腦梗死發(fā)生時,依據梗死部位不同,患者可有頭暈、頭痛、惡心、嘔吐等表現。如果發(fā)生大面積梗死,可能出現偏癱、失語,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腦出血
腦出血,即出血性卒中。腦動脈在長期高血壓作用下,發(fā)生機械性擴張,造成血管壁壞死,此時若有活動、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或用力咳嗽、排便等因素,血壓會突然升高引起血管破裂,從而導致腦出血。主要表現為劇烈頭痛、嘔吐、意識障礙、肢體癱瘓等,是高血壓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腦出血若不積極救治,約1/4患者在24小時內死亡。也有一些先天性腦動脈瘤病例,在上述誘因作用下或無明顯誘因腦出血,以中青年多見。
控制不不佳的高血壓病患者5~10年后可出現腎臟損害,這與高血壓引起腎動脈硬化、繼而累及腎單位有關,臨床上早期表現為尿蛋白,繼續(xù)發(fā)展可出現腎功能不全。高血壓引起的腎病臨床表現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開始階段(腎功能代償期)
通常有夜尿增多,尿常規(guī)檢查出現蛋白尿、少量紅細胞和管型,其中以蛋白尿多見。
第二階段(腎功能失代償期)
當出現腎功能失代償時,癥狀為多尿、口渴,常出現低比重尿(尿液比重多在1.010左右),這表明腎臟濃縮功能不良。隨著腎功能不全進一步發(fā)展,尿量明顯減少,尿素氮含量增高,全身浮腫,出現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平衡失調。X線片或B超檢查雙側腎臟呈對稱性輕度縮小。
終未階段(尿毒癥期)
高血壓腎損害到終末期多發(fā)展為尿毒癥。患者可以出現惡心、嘔吐、厭食、口有尿臭味及口腔黏膜潰爛、消化道出血、代謝性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等癥狀,還可出現貧血及神經系統癥狀,嚴重者出現嗜睡、譫妄、昏迷、抽搐。
很多患者因為眼結膜下出血初次就診,卻被確診為高血壓。高血壓還可能引起眼底動脈硬化,嚴重者有導致失明的危險。
高血壓患者早期眼底正常,當血壓升高到一定程度時,先是視網膜動脈出現痙攣(功能性收縮);血壓持續(xù)升高,視網膜動脈長久痙攣,形成硬化;再發(fā)展下去,視網膜動脈硬化更加明顯,可能出現視網膜動脈管壁滲透性增強,可見棉絮狀白斑。若血壓再升高,還可以使血漿中血細胞滲出來,造成視網膜水腫、滲出及出血。這些改變即為高血壓視網膜病變,最嚴重的是視神經乳頭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