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最終期限過去,上市車企已完成2018年半年報的披露。
今年上半年,中國車市整體銷量增速放緩,競爭壓力持續增大,各主流車企在銷量方面幾家歡喜幾家愁,在盈利方面亦如此。
各主流車企上半年在盈利能力上兩級分化有所加重,凈利潤排名靠前的,其凈利潤同比增幅也為正,而凈利潤排名靠后的,增幅也通常為負,且負增長比率均超40%。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凈利潤為負的企業有兩家,分別為一汽夏利和海馬汽車,而去年同期只有一家車企(一汽夏利)凈利潤為負。
最賺錢車企:上汽集團
毫無懸念,上汽集團繼續蟬聯最賺錢汽車企業。上半年,上汽集團實現凈利潤189.82億元,同比增長18.95%,其凈利潤是第二名——東風汽車凈利潤的2.4倍。
在銷量層面,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上汽大眾銷量為102萬輛,同比上浮5.2%,成功突破100萬輛;上汽通用銷量為95.8萬輛,同比增長10.5%,也已接近100萬輛大關;上汽通用五菱銷售71萬輛,增幅為6.2%。
上汽集團增長最迅猛的還是其自主品牌,上半年自主品牌累計銷售36萬輛,大漲53.7%;其中名爵和榮威兩大品牌分別銷售11.8萬輛和24.1萬輛。
上汽集團合資品牌與自主品牌雙雙發力,堪稱全面發展的“三好學生”,蟬聯“最賺錢車企”頭銜。
2自主一哥:吉利汽車
盈利能力排行前四的車企均有合資品牌加持,而吉利汽車僅憑自主品牌就躋身前五。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實現凈利潤66.7億元,同比大增54%。
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含領克汽車)累計銷量為76.7萬輛,同比上升44%。事實上,吉利汽車已經穩坐“自主一哥”寶座許久,且與其他自主品牌的差距在逐步拉大。今年上半年更是一舉擊敗上汽通用五菱,登上乘用車生產商銷量排行榜的第四名。
今年下半年,吉利汽車正式推出繽系列,該系列將與雙博、帝豪家族以及遠景家族共同形成吉利四大車系。業內人士表示,上半年吉利汽車大部分時間并無新產品發布,銷量仍取得了不錯的增長,下半年新車型的集中推出可能讓其銷量增長更加可期。
3受政策影響最大:比亞迪
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退坡,新能源汽車銷售比例持續增加的比亞迪,凈利潤跌幅不斷擴大。今年上半年,比亞迪實現凈利潤4.79億元,同比大跌72.19%,除海馬汽車外,比亞迪跌幅最大。
實際上,比亞迪汽車業務的收入同比上升26.03%至292.26億元。針對比亞迪增收不增利的情況,半年報解釋稱,凈利下滑與新能源補貼政策調整有關,補貼退坡成為主要原因。財報顯示,比亞迪的政府補助收入一直在下滑,今年上半年政府補助資金同比減少了15.86%至634.6萬元。
盡管受到新能源政策退坡的影響,但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大漲,財報顯示,比亞迪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7.58萬輛,同比增長121%,國內市場占有率達20.3%,全球達9%;今年7月份,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首次超過傳統燃油車銷量。
4跌幅最大:海馬汽車
今年上半年,海馬汽車中報凈利潤首次為負,為-2.75億元,暴跌1228%。針對暴跌的情況,海馬汽車半年報解釋稱,上半年業績變動原因是銷量同比大幅下降導致業績大幅下降。
乘聯會數據顯示,海馬汽車上半年累計銷量僅2.7萬輛,同比減少46.6%;6月份單月銷量更是低至2108輛,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浮65.3%。
銷量的下滑也導致營業收入大幅減少,今年上半年,海馬汽車營業收入同比下跌46%至28.67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自與馬自達分道揚鑣后,其技術難以跟上其他自主品牌的廠商,雖然海馬汽車在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率為行業內第一,達到了9.33%,但海馬汽車研發投入基數遠比不上大廠商,另一方面研發投入周期很長,短時間難見成效。
記者 肖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