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出身農家,從起兵到稱帝只用了7年的時間,可以說是歷史所罕見,他也是古代帝王出身比較低的一位,他能取得天下總重要的一點因素就是他善于用人,敢于用人,他在建立漢朝之后曾經跟群臣說過,自己治理人民不如蕭何,謀劃策略不如張良,帶兵打仗不如韓信,但是自己善于用這幾個人所以取得了天下,這里說的就是“漢初三杰”,這三個人對于劉邦取得天下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然而還有一人功勞絲毫不亞于這三人,那就是陳平,甚至在劉邦死后能安定漢朝天下的還是陳平,連呂后都不是他的對手。
陳平原來是在項羽手下,項羽本來手下人才也不少,范增、韓信、陳平原來都在項羽賬下,可是正如陳平所說項羽為人過于計較小氣這些人都不能使用,韓信、陳平先后都投靠了劉邦,項羽可以用的智謀之人就只有范增一人,然而此人也被陳平的離間計使項羽疏遠了范增,陳平對此仍然不放心,繼續離間二人關系,使得項羽懷疑范增私通劉邦,將其逼走,范增也被氣死;從此項羽手下在沒有一個出謀劃策之人,扭轉了楚漢相爭的局勢。
在楚漢相持的關鍵階段,韓信謀求代理齊王之為,劉邦氣的要發作,也是陳平此時拉住了劉邦,讓其先暫時爭取韓信共同消滅項羽,才在關鍵時刻決定了楚漢爭霸的結局。之后劉邦建立漢朝之后就有人告發韓信謀反,劉邦問跟隨自己打下天下的將領們該怎么辦,許多人都說該立即發兵攻滅韓信,此時陳平再次勸諫劉邦,諸位將領都只是為了迎合劉邦,論帶兵打仗還真沒有誰能擊敗韓信,幫劉邦設計巡游夢澤,趁機抓住韓信,從而不用一兵一卒就解決了這個威脅。
到了韓信被殺之后,張良已經退隱,只剩蕭何一人,然而劉邦對此仍不放心,再加上是蕭何合謀呂后除掉了韓信,給了劉邦不信任蕭何的印象,蕭何此時已經不被劉邦信任,為了自保也模仿陳平當年的策略,讓自己手下告發自己貪污,這才讓劉邦放心下來,認為蕭何只是貪財并沒有野心。為何說蕭何是模仿陳平呢?因為陳平在投奔劉邦之時就用過這招,當時陳平投靠劉邦后與劉邦交談,劉邦對他十分贊賞,讓他監督諸將,許多人告發說陳平貪財盜嫂,劉邦聽了更加放心,因為這些都是小節,有所喜愛的人才沒有野心,可見陳平的保身手段之高明。
劉邦在死之前,曾經說過蕭何之后曹參可以接任丞相,曹參之后王陵可以接任丞相但是需要陳平輔佐,在劉邦死后,呂后的野心暴露出來,想要封自己侄子呂產、呂祿等呂氏子孫為王,要知道劉邦曾經斬白馬為盟,有異性封王的天下共擊之,劉邦剛死呂后就這樣做,無非是想打擊反對自己的勢力,當時呂后勢力巨大,無人敢抗衡,王陵反對分封呂氏為王被呂后打壓,陳平明白局勢,呂后勢大,少帝劉盈猶如呂后傀儡,所以虛與委蛇,并不反對呂后,只是明哲保身主動少問國事,等待時機鏟除呂后勢力,等呂后死去之后,陳平謀劃聯合周勃以呂氏稱王之名義成功鏟除呂氏。
呂后分封諸呂本就是給后人留下把柄,陳平對此是十分清楚的,他不僅不勸阻,反而順勢而為,先讓呂后將此事作實,等呂后死了就可以以此為名將呂氏子弟一并鏟除,名正言順,朝廷內外都支持,所以陳平同意呂后分封諸呂也是下了一個大套。
陳平在楚漢相爭之時就表現出了過人的智謀,并且不引起劉邦的猜忌,到了劉邦晚年,對于手下功能都十分猜忌,但陳平卻仍然活躍于朝堂而被劉邦所信任,就連心狠手辣的呂后他都能應付的游刃有余而不被呂后所猜忌,可見陳平報身手段之高明,張良選擇在功能名就之后就歸隱,蕭何選擇犧牲自己的名聲來換取劉邦的信任,只有陳平在功成之時仍在朝堂奔走并屢次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可見陳平智謀手段高明的同時深明保身之道,不得不讓后人所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