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三峽,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三峽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水電站,也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建設的最大工程,但是我國地大物博,擁有著眾多的人口,是不可能僅靠一個水利樞紐的。
為此近些年來,國家大力投資修建各種水電站以及輸水工程,中國又將啟動一超級工程,截流第二大江,超越三峽造福億萬百姓,而我國根據數據顯示,珠江水流量與流域面積已經超過黃河,成為僅次于長江的第二大江。
而它的年經流量達3300多億立方米,是黃河的西北,這里的水系水能蘊藏豐富,而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得這里擁有水利工程開發的天然優勢,為此,大藤峽水電樞紐工程正式開工,而如今也取得了重大成功,并且還進入到了截流的關鍵階段。
該工程總投資近300億,大藤峽水電樞紐工程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發電,而是進行防洪,震懾重力吧,可以抵御200輛火車頭推力的水流,因此不論是多大的泛濫洪水,大藤峽水電站都能將其完全拿下。
但是由于很早之前我國技術有限,導致這一工程直到如今才完成,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到如今已耗時4年,制度預計將在2019年實現大江截流,2023年全部完成,而一旦完成,原本由三峽大壩承擔的世界最大閘門,將改為大藤峽水利樞紐承擔。
大藤峽水利工程建成后,上游水庫可去水30.13億立方米,正常蓄水位61米,要是遇到狀況,水位可調節至64.23米,除了防洪之外,大騰峽工程還承擔水資源分配,發電航運灌溉水生態治理,保障澳門及珠江三角洲等供水安全。
它的建成對于我國也有著很重大的意義,作為全國第二大和要是能夠好好利用起來,對于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也是有利的保障,未來將造福億萬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