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木星也是保護著地球的行星之一,但是另一個總是被遺忘,盡管它可能是整個銀河系最美麗的行星。
有趣的是,在圍繞其他恒星的行星系中,類地行星通常又大又重,部分被稱為超級地球的行星可以達到地球質量的80倍,人們總是想知道,在現實中,為什么我們太陽系中的巖石行星與這些超級地球相比是那么的小。為什么太陽系中沒有超級地球?當然,還有這個問題,為什么太陽系中的這些大行星在外圍?而在其他行星系中它們卻在內側?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回到恒星形成的起源上來。
所有的恒星都是氣體在自身重量下坍縮時形成的,但是只有當氣體冷卻才可以,這很重要,因為如果氣體很熱,壓力很高,就不能坍縮下來,但是當冷卻的氣體團坍縮到一定程度,它就會越來越快,并變得越來越熱。它所包含的能量被輻射,這樣它就會變得越來越密集。這就是恒星的誕生。
如果這樣一顆恒星形成,當然,會有很多沒有落入恒星的物質留在它周圍。那就是塵埃和氣體。通常,氣體圓盤在恒星周圍形成,并且你能在今天直接觀測到。你幾乎可以在這些年輕恒星周圍的氣體塵埃盤中看到45億年前在我們太陽系中發生了什么。
行星就是在這些氣體塵埃盤中形成的。離恒星越遠,氣體越冷,冷卻的氣體可以坍縮。靠近恒星的熱氣體不能坍縮,因為它是熱的,這意味著氣態行星將在外圍誕生。人們會問,怎樣可以在其他恒星周圍的不遠處出現氣態行星?它們在那里運動,意味著,在氣體塵埃盤的形成過程中,它們與氣體塵埃盤摩擦,在恒星的重力場中失去能量,因此緩慢地向內移動。也就是說,它們不會以放射狀的方式移動,而是向內旋轉,直到到達不再與任何物體摩擦的地方。
今天,木星到太陽的距離是日地距離的五倍,土星則在更外層。那么,重要的問題來了,為什么在太陽系中這些小巖石是唯一的行星,且氣態行星不像其他行星系的那樣在內側?回答如下:
實際上,在太陽系產生的前500萬年,由于和氣體塵埃盤摩擦,木星開始在誕生之后向內緩慢移動,又因為它從四面八方吸入氣體,所以在移動的同時讓圓盤產生了一個間隙。來自內部的氣體比來自外部的氣體運動的慢。來自內部的氣體被木星加速,這意味著木星失去動量。
來自外部的氣體會再次使木星加速,并使它再次向外運動,也就是說,在這個星球上我們有兩個種氣體運動,如果必須加速大量的氣體,那么凈平衡將使它向內移動,否則,如果氣體已經被加速,那么凈平衡會使木星向外移動。
通常,在這種運動開始時,行星會因為失去大量能量而向內移動,所以木星開始遷移,此時的土星也在外圍進行演化并在之后開始遷移、它也創造了一個缺口。雖然這兩顆行星是內在聯系在一起的,但它們之間的距離是如此之遠,以至于當木星圍繞太陽旋轉三圈時,土星圍繞太陽旋轉兩圈,并且從那時起,這兩顆行星就緊密地耦合在一起。
整個過程中,氣體和塵埃都在它們上面流動。它們長啊,長啊,長啊,之間的間隙在某一點上重疊。它們產生了一個巨大的間隙,接著下面的事發生了:物質從遙遠的外部進入太陽系內,使木星加速,在它們向內運動了很久之后,又一起向外運動。木星兩次穿過小行星帶——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
這導致小行星帶混合,早期太陽系的小行星從外部向內拋來,在某一時刻將會擊中我們的地球(而地球在未來1億年中才形成),并將為地球帶來水。最不可思議的是,如果木星沒有土星作為它的主星,它本可以向內走得更遠,但木星清空了內部的氣體塵埃盤,卻留下了足夠的物質,在接下來的一億年內形成四顆小行星。在外部的土星捕捉到了木星的軌道并將它向外拉。這兩個行星一起向內向外,因此演化出了一個再美麗不過的太陽系。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Toni Sementana-·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