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的國家,有著5000多年的歷史,而在這漫長的歷史中,也就發生了許多的變化。就比如在城市的名字上,每個朝代就有每個朝代的稱呼,其中最典型的莫過于西安這個城市了。在歷史上,西安曾經有過長安,咸陽、西京等不同的稱呼。而同樣的,身為古都的洛陽,也曾被人們稱之為是洛邑、中京和神都等。
就連我們現在的首都北京,在歷史上也曾有著多種多樣的稱呼,比如北平,京師、順天府、燕都,薊城都是指這里。而這也說明了,隨著歷史的發展和政治局勢的更替,城市的名字也大多在不斷的變化。但是在中國卻有這么一個神奇的城市,它在這3000多年以來從未改過名,而這個城市便是大家所熟悉的河北邯鄲。
想提及邯鄲這個詞的時候,想必很多人的腦海中都會出現“邯鄲學步”這個成語,它所講的是一個燕國壽陵少年為學習邯鄲人走路姿勢,最后居然忘記了該如何走路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旨在于教育人們不要盲目的學習別人,而這故事里的邯鄲,其實便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邯鄲。不過除了邯鄲學步這個成語,其實跟邯鄲有關的成語還有許多,就比如負荊請罪、圍魏救趙、完璧歸趙,南轅北轍等等成語也都和邯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邯鄲又被人們稱作是“成語之都”。
而且除此之外其實邯鄲還被人們稱作是“燕趙古都”,他曾經在戰國時期屬于燕國和趙國的地盤,而這兩個國家都是不畏強秦、勇于反抗的典型代表。尤其是在燕國更是曾經上演過易水送別這一悲壯的戲碼,而在趙國之中,也曾出現過像廉頗、藺相如和李牧之類的英雄人物,他們都曾用自己的才華為國家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在一定程度上阻擋了強秦入侵的腳步。所以雖然燕國和趙國最后還是被強大的秦國所吞并了,但是他們所遺傳下來的精神卻仍舊是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的。
然后在到了抗日戰爭時期的時候,邯鄲的兒女們告示在繼承祖輩優良傳統的情況下,自發地站在了華北敵后戰場的最前沿,憑借著自己的浴血奮戰,彰顯了燕趙兒女的不屈精神,用自己的鮮血阻擋了日軍侵略的步伐,也為我們譜寫了一首首英雄的頌歌。所以這座三千年未曾改過名字的古城,其所具有的大無畏和敢于反抗精神也都是一脈相傳的,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每一年去邯鄲的旅客都是絡繹不絕的,為的便是能夠感受一下這座古城的文化氛圍,緬懷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