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島嶼都是屬于一個省的,但是總有一些例外。就像是中國第三大的島崇明島,它一個島卻屬于兩個省,里面還分了三個區域。這種奇怪局面是怎么形成的呢?要說啊,崇明島的面積還不小,一共有1200.68平方公里。島上環境還不錯,地勢平坦,自然環境優美。
而它之所以會是現在這個局面,還是因為歷史沿革形成的。根據專家考證,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長江口就在揚州、鎮江這一帶,那個時候口門沙島還只是江中的兩個小沙洲,面積小得只有十平方公里。在公元696年(唐朝萬歲通天元年)初,島上就開始有人住看,查證來看,島上的人是從附近的講述遷過來的。他們主要依靠打魚為生,這里的小島可不太安生,上漲下塌是常有的。
這個名字據說是在東晉末年的一次意外取的,當時孫恩農民起義失敗了,起義的殘軍就搖晃到了靠近東海的長江口,因為泥沙過多,擱淺了。竹筏停在這里又攔住了長江帶來的泥沙,慢慢的形成一個沙嘴,因為還不夠大,所以沙嘴只是露出了一部分在水面上。在水面上若隱若現的,人們覺得它很神秘,鬼鬼祟祟,可又明明顯顯,所以給它起名叫崇明。
后來長江把大量的泥沙堆積在這里,一面形成濱海平原,一面在江中有河口沙洲,崇明島就成了一個典型的河口沙島,歷經千余年,1644年左右(明末清初)崇明島成了一個大島。之后越來越大,當時它就歸了江蘇管理。而且當時崇明島跟現在的形狀相差很大,它跟江蘇省海門市只有一點點遠,然而另一個地方又離上海近。
而且早在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的時候,崇明鎮就變成了州,分別了揚州。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的時候又降為了縣。變來變去,崇明島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東邊北邊跟江蘇省相隔,西南卻跟浦東新區等地相望。所以崇明島就分了兩塊行政區域,一邊屬于江蘇南通市,一邊屬于上海崇明區。同時,崇明島上還分了三個區域,一邊是江蘇的啟隆鎮和海永鎮,另一邊大部分是崇明區。
崇明島一向不穩定,早在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之前就已經有了五次大搬家。清朝光緒年間的時候還發生過淤漲,還是當地百姓建了石塘石壩才穩住了勢頭。如今島上還在受著長江泥沙的堆積,每年都會增加5平方公里的土地,估計五十年之后就會跟北邊的陸地重合了。
說起來崇明島還有一個美麗的古稱,“東海瀛洲”。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傳說,在遠古東海有一個瀛洲側境,沒有人找得到,那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秦始皇跟漢武帝都先后派人去找過,當然,許多人都認為當年秦始皇派出的徐福或許就是去了疑似的日本。明朝的時候,朱元璋就把東海瀛洲這個四個字給了崇明島。
崇明島上的人也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明代抗倭的時候崇明的兵就以英勇著稱。1921年的時候還發生過農民暴動,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之中,崇明的人也為中國的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如今的崇明島也是發展得比較好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隧橋結合工程在2009年10月1日通車,這上海長江大橋橫跨崇明島跟長興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