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香港恒生指數低開,午后恒指快速下跌后震蕩走弱,截至收盤,恒生指數下跌2.16%,收報23776.95點,失守24000點整數關口。國企指數跌1.8%,紅籌指數跌2.36%。
板塊方面,消費股全面走低,貓眼娛樂大跌近12%,呷哺呷哺大跌10%,同程藝龍跌8.7%,國美零售跌近8%。汽車股、航空股普遍下跌,東風集團股份下跌超6%,中國南方航空下跌近5%。醫藥股走高,精優藥業漲近19%,華領醫藥、亞盛醫藥大漲逾11%。
個股方面,恒大健康股價逆勢大漲,盤中一度漲超40%,截至收盤,恒大健康股價大漲37.17%。
展望后市,平安證券指出,港股延續近期強勢,并沿上升通道挺進,但上方壓力開始浮現,由于累積較大獲利需求,短線大盤或需進行休整,但預計行情整固過后,港股仍將延續上行趨勢,投資者可根據自身倉位適度調整持倉水平。
渤海證券指出,必選消費品目前整體存在由于確定性帶來的估值溢價,且在5月存在加速趨勢,隨著時間推移,必選消費的投資邏輯將轉向長期,建議優選成長性確定的細分領域龍頭。
匯豐晉信基金經理許廷全認為,近期港股市場回暖的主要原因在于先前機構投資者所擔憂的海外不確定性在短期內出現緩和,包括:1、美歐復工后尚未見到大規模二次爆發;2、歐美失業改善情況好于預期;3、地緣政治風險的實際暴露低于之前機構投資者的預期;4、上述這些因素使得部分投資者回補倉位,亦加大了港股市場反彈力度。
華興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龐溟認為,受惠于恒生指數的優化、港交所上市新規及越來越多新經濟公司在港上市,新經濟公司在香港市場的市值占比在過去2年內已經由23%上升至26%;預計這一比例,有望在未來5年間進一步上升到30%至35%,并進一步推高港股的增長潛力與估值水平、提升港股的交易量與多樣性。
廣發證券指出,在“資產荒”下,高股息的港股若估值回調后,中長期的配置性價比仍極高;行業配置關注高股息低估值(但需規避香港本地股)、稀缺性(軟件互聯網)主線。布局思路方面,在配置“高股息+稀缺資產”的核心框架下,短期中資強勢股可能迎來快漲后的補跌,例如醫療設備、半導體、耐用消費品等;關注中概股回歸趨勢,中期繼續配置優質稀缺互聯網及軟件服務龍頭。
海通證券認為,港股將成為中概股回歸潮的蓄水池,迸發新一輪活力。從投資主線看,可以關注兩類機會:一是高股息率股,二是內需相關板塊。新基建方面,主要聚焦科技,在大方向上與我國產業結構向信息化調整的方向一致。以5G代表的新一輪科技周期才剛剛開始,預計這次基本面回升也要持續兩年,從硬件到內容、軟件、應用場景不斷擴散。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