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我們的日常工作、生活、學習逐步恢復往日秩序。不過,對于口罩如何使用、公共場所是否還需要頻繁消毒、外出要注意什么等,我們仍然有很多疑問。近日,廣東省疾控中心針對新冠疫情問卷調查的部分結果顯示:超過一半民眾覺得自己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患感冒或流感等疾病的次數減少了。為什么會出現感冒次數減少這種情況呢?跟“喝對酒”編編一起看下去吧。
廣東省疾控專家認為“大家的衛生習慣改變了”是大家感冒次數變少的主因。在這次的調查中,回答“您覺得新冠肺炎疫情前后個人生活習慣有改變嗎?”時,接近九成(87.76%)的受調查市民群眾在經歷新冠肺炎疫情之后,認為個人生活習慣有所改變,沒有改變的只占了9.11%,還有3.13%的人“不確定”。在回答“你覺得在哪些習慣上有改變”時,92.28%的人勾選了“外出戴口罩”選項;84.57%的人認為自己“洗手次數變多”;82.79%的人勾選了“減少與多人的聚餐、聚會”選項;65.88%的人選了“加強居家/辦公場所室內通風”;還有7.12%的人說,自己還有其他習慣也改變了。超過9成的人選擇了外出戴口罩,洗手次數變多的人有近85%……這些改變為什么會影響患病次數呢?戴口罩主要是預防可通過飛沫傳播的傳染病,比如:新冠肺炎、流感、普通感冒、水痘、腮腺炎等疾病。醫用外科口罩可隔絕大部分細菌和部分病毒,也能防止佩戴人向外界傳播細菌或病毒。人在打噴嚏或咳嗽時候會噴出大量飛沫,顆粒直徑小的飛沫會飄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而顆粒較大的最終會沉降到物體表面。同時,感染疾病的風險與距離有很大關系,距離越近、接觸到的飛沫越多,感染的風險就越高。試想一下如果一個患者在打噴嚏或咳嗽時沒有捂住口鼻,或沒有佩戴口罩,那么他噴/咳出的帶有病毒的飛沫就會飄散出去,如果是多人處在密閉的空間,那么其他健康人都有感染風險。這段時間,大家外出到人群密集、空間密閉的場所(比如搭乘地鐵、公交,到商場、超市)都戴上口罩,極大地減少了通過飛沫傳播而感染的各類疾病。另外,在疫情早期大家都不扎堆、不聚集也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患病風險。勤洗手可預防多種呼吸道和腸道傳染病,堪稱最簡單、有效的防病措施,它可以有效預防經過接觸傳播的疾病,如:新冠肺炎、流感、輪狀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等多種呼吸道和腸道傳染病。洗手時應用肥皂或洗手液搓洗,不能只用清水沖洗。同時要搓洗20秒以上,用清水沖洗干凈,用干凈的毛巾或擦手紙擦干雙手。肥皂或洗手液雖不能直接殺滅病菌,但經過雙手搓、揉等動作,外加流水的沖洗,可將大部分病毒和細菌從手上去除。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我們都應該養成勤洗手的習慣,這對預防各類傳染病都是很好的預防措施。
這兩個簡單的衛生習慣,就能阻擋大部分經呼吸道、消化道和接觸傳播的疾病,與其說是預防新冠肺炎的防病措施,還不如說是每個人都應該堅持的健康習慣。另外,喝酒也要注意個人健康,要堅持“健康飲酒、飲酒健康“和“美好生活,和對的人喝對的酒“的飲酒新理念,酒好不貪杯,微醺酒好!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