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因產業而興;產業,因城市而強。在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的當下,成都召開國家中心城市產業發展大會,全面部署了新一輪產業發展戰略,讓產業立城興城的步伐愈發堅實有力。
產業是城市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動力源泉,是城市正常運轉的關鍵支撐,在城市發展中起著決定性作用。成都產業規模由小到大、層次由低到高、實力由弱到強,發展的“勢”與“場”不斷增強,完成了由省會城市到區域性中心城市到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三級跳”。但也要看到,無論是城市功能還是經濟實力,與我們的目標和愿景之間,依然存在著不小差距。新的征程之上,要有新的追求,要站穩國家中心城市位置,要為沖刺世界城市積蓄能量,核心在城市功能,關鍵靠產業支撐。
國內外城市發展實踐表明,一座城市能否站上世界城市體系“塔尖”,既取決于國家戰略意志,又取決于綜合競爭能力。縱觀全球,發達城市都因擁有強大的產業體系和經濟實力而站到世界舞臺中央。從機械制造到金融文創,倫敦憑借產業不斷更新換代而長盛不衰;貿易的繁榮、制造業的興盛、服務業的崛起,讓紐約一躍成為“世界之都”;深圳用不到40年的時間,實現了昔日小漁村到如今國際化大都市的華麗轉身,也深切地詮釋出,產業的集聚與持續升級,對于一座城市,究竟能夠產生怎樣的“引爆力”。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如果沒有現代化的產業體系支撐,成都必將面臨巨大的發展難題。一方面,城市發展面臨著巨大就業壓力。經驗表明:城市就業是決定城鎮化速度、城鎮規模的重要基礎。近年來,我國進入了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然而城市產業支撐能力不足,城鎮就業崗位的增加遠遠趕不上城鎮新增人口的增長。據預測,到2030年,成都的人口數量將突破2200萬的承載極限,穩定性就業將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重大問題。另一方面,對城市可持續發展產生巨大影響。黨的十八大提出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銷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新型城鎮化戰略思想,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必須解決好人口、社會、環境、資源等綜合性問題,離開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支撐是絕對不行的。
一座城市的翼展與雄心,需要產業的不懈推動與助力。沒有產業就沒有城市的未來。換句話說,產業是城市發展的基礎。
成都國家中心城市產業發展大會上提出,要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重塑產業經濟地理,打造有機融合、良性循環的產業生態鏈生態圈,大力推進要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激發創業活力提振投資信心。各項部署,層層舉措,歸根結底,是為了讓成都在先進而完備的產業基礎上,不斷增強城市實力和綜合競爭力。唯有如此,成都才能在新一輪的發展中不負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歷史使命,才能早日在世界城市的陣營中占有一席之地。
撫今追昔,天府之國的盛贊,“揚一益二”的榮光,在產業立城興城的堅實踐行中,成都的城市魅力必將歷久彌新。面向明天,我們的夢想,正如星辰般閃耀,如大海般壯闊。此時此地,以夢為馬,讓我們凝聚共識,匯聚力量,許產業一個未來,許成都一個未來,也許自己一個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