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定義: 以鼻塞日久,鼻竅內見有表面光滑、半透明、觸之柔軟而不痛的贅生物,有礙氣息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鼻息肉是鼻部常見疾病,是鼻腔內的贅生的良性組織,嚴重時可堵塞鼻腔。它是由于鼻粘膜長期炎性反應引起組織水腫的結果.
鼻息肉多來源于中鼻道竇口、鼻道復合體和篩竇,高度水腫的鼻粘膜由中鼻道、竇口向鼻腔膨出下垂而形成息肉。發病年齡以中年人居多,男性略高于女性。鼻息肉的治療主要為手術切除,但早期單發性鼻息肉癥狀較輕者,藥物治療有時可獲得控制。
1.持續性
鼻塞,
嗅覺減退,閉塞性鼻音,
睡眠打鼾和張口呼吸。 2.可有
流涕,頭痛,耳鳴、耳悶和
聽力減退。 3.粘液性息肉,頗似剝皮葡萄狀或鮮荔枝肉狀,表面光滑半透明,呈粉紅色,有細帶多來自中鼻道,觸之柔軟活動。 4.出血性息肉(較少)表面光滑,
充血,觸之軟而易出血。 5.纖維性息肉呈灰白色,表面光滑,觸之較實不易出血。 6.多發性息肉常來自篩竇,單個息肉多從上頜竇內長出,墜入后鼻孔稱“后鼻孔息肉。” 7.
鼻息肉增多變大,長期不予治療,可致鼻背增寬形成“蛙鼻”。
患者就診時多有較長時間的鼻病病史。起初感覺鼻內似有擤不出的鼻涕,系鼻腔上半部被息肉堵塞所致。夜晚可出現明顯鼻塞而致張口呼吸,久而久之可繼發慢性咽炎。鼻塞多為持續性,血管收縮劑滴鼻無明顯療效,這是因為鼻肉很少有血管分布的緣故。又由于息肉無神經分布,故患者很少很噴嚏。但若鼻粘膜有變態反應性炎癥時,也可出現噴嚏、清涕等癥狀。鼻息肉病時的分泌物多為漿粘液性,若并發感染可有膿性分泌物。繼續生長變大的息肉不僅使鼻塞明顯加重,且可引起頭昏或頭痛,可能為鼻竇受累的緣故。鼻竇受累可有兩種情況:一是源于鼻息肉的同一病變,一是息肉阻礙鼻竇引流的繼發性病變。前者是鼻竇粘膜增生性不腫肥厚,即所謂增生性鼻竇炎,鼻息肉并發鼻竇炎多屬此種。抗生素對此類鼻竇炎無效,皮質類固醇制劑則可對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后者繼發感染可并發化膿性鼻竇炎。鼻息肉病人多有嗅覺減退以至缺失。巨大息肉若阻塞后鼻孔甚至突入鼻咽部,尚可引起聽力下降等耳部癥狀,系耳咽管咽口受壓所致。
少數巨大息肉尚可引起侵襲性并發癥。生長較快、體積巨大的息肉,可借助其機械性擠壓破壞鼻竇竇壁或鼻腔頂壁,繼之侵犯眼眶、額竇、前顱窩、蝶竇和中顱窩等。如Kaufman等(1989)報告一例鼻息肉充滿鼻腔,并通過蝶竇進入顱內腦下垂體窩和腦底池,也侵犯眼眶,同時壓迫海綿竇。患者表現為眼肌麻痹、
眼球突出和視野損失。
鼻息肉患者常伴鼻竇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