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可了解本書詳情
歡迎閱讀李葆文教授的原創書籍《全面規范化生產維護——從理念到實踐第三版》第三章第六節:TnPM五階六維評價與設備管理體系標準,鑒于本章節內容過多,將會分為多次展示,今日分享《TnPM五階六維評價》的主要內容。
中國設備管理協會一直以來都非常關注和重視設備管理的體系推進和標準化工作開展,早在2005年,就由中國設備管理協會全面生產維護委員會發布了《全面規范化生產維護體系 要求》,指導工業企業對標提升,截止到2016年底,約有十幾個行業的近70家廠礦企業通過了設備管理水平評價,有效地推動了中國工業企業設備管理水平進步。
2014年6月18日,在中國設備管理協會工業集成服務中心成立之際,學府咨詢集團董事長李葆文教授、珠海經濟特區順益發展有限公司張建新總裁向中國設備管理協會王金祥會長等協會領導專門就設備管理體系標準化事宜做了匯報和溝通,并提交了建議書,內容包括設備管理標準化建設、設備管理及維修技術人員培養、TnPM體系推進和加強設備管理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
2015年7月7日,中國設備管理協會國際合作交流中心成立暨授牌儀式在廣州學府設備管理工程顧問有限公司順利舉行,主持授牌儀式的協會牛昌文副會長和魏景林秘書長再次聽取李葆文教授和張建新總裁的專題匯報,就設備管理體系建設和標準化實施思路進行研討和交流;
2016年3月22日,中國設備管理協會在廣東湛江召開第五屆中國鋼鐵合作交流會期間,李葆文教授和張建新總裁再次拜會協會牛昌文副會長及魏景林秘書長,就標準編制和后續工作提出具體設想;
2016年7月1日下午,王金祥會長在北京親自主持會議,召集中國設備管理協會各部門負責人,聽取李葆文教授、徐保強副教授就國內外設備管理體系標準化工作的開展情況及后續設想等方面的匯報,并就加快標準化工作給出五點意見:一是要內部統一思想,設備管理標準編制是好事,一定要做;二是要認真思考以什么名義做及怎么做的問題,發布后要能最大程度獲得認同;三是要快,要抓緊,掌握好發布的時機,早一點比晚一點好;四是先解決共性問題,將來再制訂分行業的子標準,出系列標準;五是要盡快成立領導小組和專家小組,全力推動標準盡快發布。至此,中國設備管理協會新標準《設備管理體系 要求》的編制工作正式啟動,并逐漸駛入快車道。
2016年8月15日,中國設備管理協會在山東招遠舉行專家論證會,來自一些省市設協、行業專家、招金礦業、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煙草等企業代表20多人,審核了標準的初稿,對第一輪收集的專家反饋意見做了梳理,并重新構建了體系標準的框架目錄,確立了后續完善的方向和重點;
2016年9月20日,編寫小組完成設備管理標準第二版的征集意見稿,并在無錫舉行的中國設備管理大會上向150家企業的600多名代表發放,進一步征集對標準條文和要求的完善建議;
2016年12月3日,編寫小組完成第三輪的專家意見征集,共收到80多家企業的200多條完善建議,并向中國設備管理協會提交標準的第三版(送審稿);
2017年2月16日,中國設備管理協會召集標準的主要起草單位廣州大學、廣州學府設備管理工程顧問有限公司、珠海經濟特區順益發展有限公司的代表,特別邀請了有豐富標準編制經驗的北京建筑機械化研究院孫艷秋老師和劉慧彬老師等專家代表,齊聚北京。依照國家標準化委員會的反饋意見,以及《關于培育和發展團體標準的指導意見》(國質檢標聯[2016]109號)和GB/T 20004.1-2016《團體標準化第1部分:良好行為指南》所規定的組織管理、程序和編寫規則,再次逐條逐句對標準文字進行修改優化,形成標準的報批稿。
在2017年3月-4月期間,中國設備管理協會完成了標準的報批和備案工作,2017年4月18日王金祥會長親自審閱了報批稿并做出指示。
2017年4月25日,國家發改委林念修副主任對報批稿和設備管理標準化工作給予了高度肯定,他還在批件上指示產業司對協會的標準化工作給予支持。
2017年6月1日,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籌備,中國設備管理協會新標準《設備管理體系 要求》在山東招遠正式發布。會議由中國設備管理協會副會長牛昌文主持,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魏景林宣讀《關于發布中國設備管理協會標準<設備管理體系 要求>的通知》,王金祥會長、李葆文教授共同揭幕,這標志著中國設備管理標準的正式啟動。
第一個層面:設備管理體系的大閉環從《設備管理體系 要求》的目錄可以看出,它同樣沿襲國際標準體系的方針目標、體系策劃、實施運行、檢查和績效評估、持續改進的PDCA閉環模式,其總邏輯結構如圖3-41所示:
圖3-41 設備管理體系閉環
第二個層面:實施運行的全壽命周期閉環
標準的術語和定義部分,給出了設備壽命周期管理的概念,即:設備一生管理的全過程,包括設備規劃、設計、制造、選型、購置、安裝調試、驗收、使用、維護、檢查、潤滑、維修和技術改造、報廢等內容,又稱設備全壽命周期管理。所以標準的第7章 實施與運行,是本標準最重要也最具特色的一章,詳細描述了設備全壽命周期管理閉環中各主要模塊的管理要點(參看圖3-41的中間部分),按照設備壽命周期的時間順序,大致可分為四個板塊:
n 板塊一:前期管理和基礎管理,包括7.1 設備前期管理和7.2 設備基礎管理;
n 板塊二:設備維護保養和點檢,包括7.3 設備使用和維護、7.4 設備潤滑管理、7.5 設備點檢管理、7.6 設備狀態監測和狀態維修;
n 板塊三:設備維修和故障管理,包括7.7 設備維修管理、7.8 設備故障管理、7.9 設備備件管理;
n 板塊四:設備更新與改造,包括7.10 設備更新與改造。
第三個層面:單模塊運行的PDCA閉環
圖3-42 單模塊運行的PDCA閉環
標準的3.1.2 全壽命周期價值管理原則 中明確提出:
組織的設備管理工作重心應前移到設備前期管理階段,應強化可靠性設計和可維修性設計,必要時進行免維修設計。
組織應對設備或系統的壽命周期費用進行分析計算,借助量化值進行設備價值評估,實現設備全壽命周期收益最大化。
理解全壽命周期價值管理原則
分為三個層面
圖3-43 如何推動全壽命周期價值最大化
我們建議企業按照時間維、空間維、資源維和功能維四個維度,系統思考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n 設備的投資回報問題:設備投資多少?預計回收期怎樣?產出與投入比如何?需要購置還是租賃等等。
n 效率最大化問題:設備產能發揮對訂單需求的保障能力怎樣?主要的效率損失在哪些方面,有無應對或根除措施?用哪些指標來度量設備效率高低?
n 成本費用控制問題:設備的維持費用怎樣(能源消耗)?設備的維修費用是否合理?零備件的消耗和庫存水平如何?
n 降本增效方面:圍繞著降本增效都開展了哪些具體工作?全員性和覆蓋面怎樣?圍繞著設備的技術改造或改善活動有無量化的收益測算?真實性怎樣等等。
n 保值增值問題:設備的預期壽命怎樣?如何實現設備的保值增值?
今日小課堂學習結束了
大家從李教授的課堂中,都學習到了些什么知識呢?
一起在評論區分享給大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