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學被認為和美國文學一樣,很少有外國作品流入,特別是在日本作家幾度入圍諾貝爾文學獎之后,這種文學“排外”現象似乎有增無減。作為它的鄰國,我國作家更難為他們所接受,特別是近當代以來,一個中國作家的作品能夠以一種風靡之勢打進日本讀者之間幾乎沒有,但魯迅除外。
魯迅成名于上世紀初,憑借高度的文學成就成為我國首屈一指的大師,也以《阿Q正傳》、《狂人日記》等作品登上覺醒類小說文學高峰,不僅深刻影響了我國廣大人民,同時還聲名遠播海外,特別是在東亞國家曾受到高度關注,為此日韓文學評論家認為魯迅是東亞圈地最廣的作家。
但緊隨著魯迅、巴金等文豪的逝去,眾所周知,我國當代文壇卻變得不如以前那么耀眼,在世界范圍內也顯得沒太大的份量。同樣,在日本讀者之間也越來越變得不是很受歡迎,即便是作家莫言,余華的出現也沒有完全打破這種局面。
如你所見,近年來我國作家莫言和余華的確不間斷地榮獲著各種文學獎,自然也包括海外的文學獎項,特別是2012年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余華獲得被普遍看做諾獎風向標的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以及最近憑借小說《第七天》所獲得的2018年意大利BottareLattes文學獎等。
雖然莫言的《紅高粱》和余華的《活著》還被譯成幾十種國家的語言,知名度和暢銷量在當代中國幾乎是數一數二,可是即便如此,他們的作品依然沒能很好的走進日本讀者市場。余華為此曾說過:
日本讀者不只不喜歡他一個人的書,中國其他作家的書也是一樣。余華在日本的專業譯者飯冢榮教授做過統計,在日本出版社,個人作品翻譯超過五本以上的作家不超過四個。所以日本整體對外國文學不感興趣,就像美國對外國文學普遍不感興趣一樣。
大家可以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到,世界那么大,文人這么多,真正被日本學界接受的卻是極少數,所以,我國的作家們也明顯處在于不被日本人喜歡的“重災區”。
這種現象持續了多年后,我國這個作家的出現,算是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
魯迅,老舍,沈從文以及巴金等老一輩中國作家不僅影響著千千萬萬的國人,還深刻影響著海外,同樣也影響著鄰國日本。可是自80年代以來,我國當代文學卻慢慢不被看好,客觀上來說正逐漸變得疲軟無力,甚至被人戲稱為“垮掉的一代”,即便是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余華獲得了世界的認可,但依然沒有被日本文壇高度關注。
但是,閻連科的出現,改變了這一現象。
閻連科,自稱為神實主義作家.
近幾年他在完成長篇散文《我與父輩》及《田湖的孩子們》之前,已憑借小說《丁莊夢》獲得了2014年度的捷克卡夫卡文學獎,成為我國首個獲得該獎項的作家,一直以來弗朗茨-卡夫卡文學獎被認為是諾獎的風向標,也是繼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后第二個獲此榮耀的亞洲作家。幾度入圍英國布克國際文學獎,近些年來,閻連科的知名度可謂是呈直線上升。
閻連科,1958年生,河南洛陽嵩縣人,1978年應征入伍,文學創作一級。其作品曾獲國內外文學獎20多次,其中包括國內的有兩次魯迅文學獎,一次老舍文學獎,專業作家。被文學界普遍認為是莫言之后最有希望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之一,被譽為"荒誕現實主義大師"。
在獲得弗朗茨-卡夫卡文學獎之后,緊接著于次年再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閻連科對作品的要求也幾乎達到了苛刻的地步,所以這也導致了他的作品產量并不大,但每一部對他來說都是精品。雖是如此,歷經半生辛勞,直至今日他所完成的文學著作中,僅長篇小說就已達十部左右,最受關注的有《日光流年》、《受活》、《丁莊夢》、《風雅頌》、《四書》等。
其小說《丁莊夢》在日本發行時,首版的1萬冊迅速告罄,緊接著第二版再推出,又是搶購一空。日本著名學者評論家谷川毅看到日本出版社翻譯的《丁莊夢》時,用其內心“震驚”來形容。在日本引起強烈的反響可見一斑, 著名的日本評論家豐崎由美在《東京新聞》上發表文章稱;一個“閻連科的時代”已經到來。
閻連科的書可以說是一次次的引燃了日本讀者市場的沸點,另據有關報道;閻連科的作品在日本還被翻譯成盲文,據說在日本圖書市場被翻譯成盲文的外國作品是很少有的,除了我國魯迅,其中就有《圣經》和閻連科的作品。
另外,更叫人震驚的是,閻連科的《受活》獲日本推特文學獎,也由此創中國當代作家在日銷售奇跡。
Twitter文學獎是日本民間發起的文學獎,作家本人不能參加投票,投票的都是文學愛好者和讀者書迷,通常是發起人提出“今年最有意義的小說是哪一部?”的倡議。
由于在日本文學界一般受矚目的都是歐美人,亞洲作家首次獲得該獎可是一件劃時代的事情。日本讀者說;閻連科的《受活》很有力量,能在日本連印三次,這是從未有過的奇跡。
據權威論調,文學界都認為他是繼莫言之后最有希望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著名漢學家馬悅然的弟子瑞典學院專家羅多弼都很推崇閻連科。
閻連科的文字蒼勁有力,直戳現實時,從不妥協,因而也被讀者評價為與魯迅有著幾分相像,在描繪人物心理與人性卑劣時,他的筆觸不存在“客氣”,更不會討好讀者,只有一個看似狂謬的“瘋人”創作者,他的作品對漸次貧血昏聵的現代文學界而言無異為一聲當頭棒喝。
謙卑者又總是默默無聞,作家閻連科在“沒有光的路上”迤邐前行,用思想所能想到的真實完全不加遮掩的抒發真性情。在作品全世界廣泛流傳之時,換來的不僅是東亞及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還令日本人曾經小視我國文學的歷史也從此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