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好的境界:圈子清靜,生活寧靜,心靈恬靜
紫翹·碧琉璃 國學文化 2023-01-21 07:36 發表于安徽
國學文化
讀國學文化,品人生百態; 讓文化走進生活,讓國學溫暖人心。
38篇原創內容
公眾號
人生最好的境界:圈子清靜,生活寧靜,心靈恬靜00:0015:36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社會熱議不斷,而他卻遠離喧囂沉寂了八年,寫出了又一力作《晚熟的人》,再次驚艷世人。周國平說過:
紅塵滾滾,紛紛擾擾,多少人迷陷于浮華之中難以自拔,最終沉淪于世俗的洪流中,失去了應有的寧靜和快樂。
人生苦短,不要被無用的社交、雜亂的生活、浮躁的心緒內耗我們寶貴的時光和生命。學會減法生活,做好斷舍離,因為安靜的人生才是最好的人生。
管寧和華歆是一對好朋友,有一天,他們一起在園中鋤草時看見了一塊金子,管寧把它當作瓦片一樣熟視無睹,繼續揮鋤干活。而華歆高興地把金子撿起來,可是看了一眼管寧的神色后,又把金子扔到了一邊。一天,他們正坐在同一塊席子上讀書時,正巧有個穿禮服的人坐著華麗的車子從門外路過。管寧仍然全神貫注,而華歆卻丟下書本出去看熱鬧。回來后,管寧用小刀割斷席子與其分開,并很嚴肅地說:“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常言說:“道不同不相為謀。”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兩個人的性情不同,三觀不一,就很難成為長久的朋友。
音樂才子李健,從不用智能手機,也不喜歡無用社交。但是他并不孤獨,也有知心的好友可以互相交流,作家余華就是其中的一個。兩人每個月至少要聚一次,品紅酒,談文學,說說笑笑、爭爭辯辯中,思想在碰撞,智慧在交換,靈感在迸發,友情在升華。而他開的新專輯演唱會,雖然規模小得可憐,卻往來無白丁。邀請幾十個喜歡音樂的好友坐在一起,不講排場,沒有浮夸,只有音樂與心靈的交融。很喜歡房琪說過的一段話:
我們終其一生,不是為了滿足所有人,我們只需要找到與自己同頻共振的那一部分人。
手機里的好友有幾百甚至幾千個,可是真正信得過、聊得來的,只有那幾個。
職場上的合作伙伴,酒桌上的生意伙伴,多是利益之交,人走茶就涼,所謂的交情也只是交易而已。打牌的牌友,聊天的網友,玩游戲的戰友,多數都是湊伴打發時間的無聊之輩,有的連朋友都談不上,又何談情誼?無聊的人,只能內耗你的精力;虛偽的人,只想利用你的善良。朋友不在多而在于精,真正的朋友不在朋友圈,也不在交際場,而是在你的心里。及時和不合拍的人劃清界限,去尋找同頻共振的人相伴同行。清理好自己的圈子,莫讓無效社交摧毀有趣靈魂。
楊絳和錢鍾書的生活雖然十分簡樸,卻散發著淡雅的香氣。潔凈的小屋,沒有任何裝修的痕跡,粗糙的地面,簡陋的桌椅,窗前幾盆碧綠的植物盎然而立,為小屋添了不少生氣,讓人不禁想起了劉禹錫的《陋室銘》。家里最醒目的擺設,就是那書架上大小不一的書,這是他們一生的財富,也是不離不棄的摯友。雖然晚年的她十分孤獨,飽嘗著親人離去的悲痛,但寧靜整潔的環境,讓她的心也安定下來,不因外物的得失而悲喜,不因歲月的滄桑而沉淪。90后女孩喬桑,曾經也是一個網購狂人。無意中她看到日劇《我的家里空無一物》,忽然有感而發,于是漸漸斷了“買買買”的念頭,學會了“斷舍離”的理念。搬入新家以后,除了擺放書架、衣柜和吃飯用的長桌長椅外,她把這個88平米的屋子變得幾乎“空無一物”,家徒四壁。沒有床,一個可折疊的木板,鋪上床單就可以安塌;沒有沙發,一個瑜伽墊,坐上去就可以冥想。吃簡單的菜,穿樸素的衣,讀有趣的書,行綠色的路。斷舍離的生活讓這個90后女孩成功出圈,還被央視贊嘆。家就像一輛你出行需要的車,簡樸是低配,舒服是標配,豪華是高配。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喜歡網購,家里囤積了大量的衣服鞋帽、生活用品,占據了很多的空間,又因為終日忙碌不能及時整理,讓房間變得雜亂和擁擠不堪。更可悲的是,有一些東西當時很喜歡,可是打開包裝后又不如意,懶得退也懶得用,堆在一邊如雞肋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盲目跟風常常讓人越來越浮躁,內心簡單才會少欲少求。購物前最好先列上必買清單,放進購物車的東西過幾天再重新考慮值不值得買,把使用的東西分門別類地放好,把無用的東西要及時處理掉。欲望少了,需求就少了。生活簡約了,快樂就簡單了。
曾聽過這樣一個小故事,有兩個畫家被要求以《安靜》為題比賽作畫,引來眾人觀瞧。第二個畫家畫的是山中飛瀑旁邊的峭壁上生有一棵大樹枝繁葉茂,樹上的鳥巢中一只小鳥正在安睡。第一幅畫體現的是景物的安靜,而第二幅畫呈現的則是心靈的安靜。
我們生活在紅塵中,身邊總會有各種喧囂的聲音,每天也會有許多瑣事纏身,生活或工作的環境也難得清靜。楊絳先生說過:
人生最曼妙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和從容。我們曾如此盼望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搖滾歌手鄭鈞,年輕時就一炮而紅,過多的名利纏身讓他迷失自我,巨大的工作壓力讓他徹夜失眠,終日惶惶不安。
痛苦至極的他只好借酒買醉,但心靈卻極度空虛浮躁,無法擺脫的憂慮讓他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癥,折磨了他整整十年。后來,他在朋友的指引下學習了打坐、修禪、冥想和放空,讓他把心中的浮華和煩惱漸漸釋放出去,這才慢慢恢復了正常的生活。《誡子書》中說:
保持良好的心態,才能讓人元氣滿滿,開啟美好生活的大門。
我們可以少聽世俗的喧嘩,不關注無聊的是非,放下名利的困擾,沉下心來去認真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讀書可以讓人智慧,運動可以讓人健康,音樂可以讓人快樂,冥想可以讓人安靜。靜心也是一種修行。心懷恬淡,人生才能悠然自得。
很喜歡網上看到的一段話:“靜是一種氣質,也是一種修養,一個人只有內心寧靜了,才能真正地做到安靜,才能脫離世俗的煩惱,不與人計較與爭辯,而是淡然而優雅地活自己。”我們無法封住他人的嘴巴,卻可以關上自己的耳朵;我們無法改變人性的多變,卻可堅守自己的初心。用加法為行動充電,可以讓實力不斷增強;用減法為思想減負,可以讓心情輕松美好。余生,愿你做一個安靜快樂的人,悠然自在,一生清歡!點亮【在看】,與君共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