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韻”二字,可能是從民國福建示范茶廠林馥泉茶師《武夷茶葉之生產制造及運銷》第七章“科學之審評”中的“山骨”、“喉韻”及“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鐘,品具巖骨花香之勝”中的“山骨”、“巖骨”中衍化升華而來的。
其實,武夷巖茶之“巖韻”是有其具體表現的,可以通過口鼻感官體味出來的,并非虛無縹緲、“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在武夷山茶鄉,自古以來茶農就用“巖味”厚薄來區分巖茶的優次。當然“味”是比較好感覺和好表達的。經專家、文人上升為“巖韻”后,就出現了各種版本的詮釋。
如今在不少名茶中,也嵌上了“韻”字,如安溪鐵觀音之“音韻”,普洱茶之“陳韻”,潮安鳳凰水仙之“山韻”,臺灣凍頂烏龍之“喉韻”,嶺頭單樅之
以鐵觀音與武夷巖茶較之,前者既是一種茶樹品種,又是一個商品茶品牌,其“音韻”當以品種香味為主,安溪茶人黃建璋概括說;武夷巖茶則以生長獨特地域為主,因為巖茶:一是界定了生長在武夷山市內,二是此范圍內自然環境獨特,三是武夷巖茶是個總稱,包含了多個品種(有的滋味、香氣不同),所以說“巖韻”當是武夷巖茶共有的獨特風格。
武夷山茶農、茶人評論武夷巖茶的感覺有:“不輕飄”、“有東西”、“有骨頭”、“厚重”、“長久”、“齒頰生香”、“過喉潤滑”等樸實的表達。總之,武夷巖茶有其獨特風格。烏龍茶泰斗張天福高度歸納其因果是“由于武夷山獨特的自然環境的熏陶,遂使巖茶品具特殊的'巖骨花香’的'巖韻’”。
綜合武夷山茶界前輩林馥泉、陳書省、葉先順、姚月明等茶師及茶農和茶葉專家黃建安、施兆鵬等的
在以上巖茶特征中,最為突出、最優異,有別于其他烏龍茶的感官味覺,概括起來即是武夷巖茶的“巖韻”,即:茶水厚重潤滑,香氣清正幽遠,回甘快捷明顯,滋味滯留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