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6000步---強身健康
每周步行3次,糖尿病的發病率比不運動的減少25%,每周步行4小時者減少33%,每周步行5次者減少42%,每次必行3公里左右。
最新研究證明:步行可以逆轉冠狀動脈硬化斑塊,特別適合中老年人.步行還能預防糖尿病。
步行還能使體形健美,使脂肪減少,減肥,瘦者肌肉增加,強壯。一組中年婦女的8周運動研究證明,8周在醫生的指導下的逐漸加量運動可減脂肪6公斤,肌肉增加3.6公斤,體重凈減2.4公斤。
重要的是:步行能使神經系統功能改善,尤其是平衡系統改善;步行能改變思維,使情緒變得愉快。
步行的健身方法
近10年來,步行熱在美、日等發達國家十分盛行。這種步行有一定的步幅、速度和距離要求,既不同于散步,又不同于慢跑,簡便易行,效果顯著,被認為是中老年人和體弱者一種最適宜的健身養生方法。在國外,它已成為增強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和心肌梗塞癥康復醫療的重要手段之一。許多心臟病患者就是從“走”開始通向健康道路的。
目前步行的方式一般分為四大類:即競技步行(體育的競走)、普通步行、負重步行以及醫療步行。運動醫學專家研究發現大步疾走是最好的有氧運動,健身效果最好。它的步行速度一般認為每分鐘133米(約7公里/小時),心率達到最大心率的70%。那么,步行鍛煉對中老年人究竟有哪些好處呢?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步行是增強心臟功能有效手段之一。步行時由于下肢大肌肉群的收縮,大步疾走可使心臟跳動加快、心每搏輸出量增加,血流加速,以適應運動的需要,這對于心臟是一種很好的鍛煉。如果心率能達到每分鐘110次,保持10分鐘以上,則對心肌與血管的韌性與強度,大有增進,同時也可以改善冠狀動脈的血液循環。從而可減少心肌梗塞與心臟衰竭的機會。
(2)步行還可以起到減肥的效果。長時間和大步疾走可增加能量的消耗,促進體內多余脂肪的利用。那些因多食少動而肥胖的中老年人,如果能堅持每天鍛煉,通過運動多消耗1255.65千焦耳(300千卡)熱量,并適當控制飲食,就可以避免發胖。這一運動量相當于步行4-5公里,或慢跑20-30分鐘,或騎自行車45分鐘。
(3)步行鍛煉有助于促進糖類代謝正常化。飯前飯后散步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研究證實,中老年人以每小時3公里的速度散步1.5-2小時,代謝率提高48%,糖的代謝也隨之改善。糖尿病患者經一天的徒步旅行后,血糖可降低60毫克/升。
(4)步行是一種需要承受體重的鍛煉,有助于延緩和防止骨質疏松癥。又因為運動能延緩退行性關節的變化,步行能夠預防或消除風濕性關節炎的某些癥狀。
(5)輕快的步行可以緩和神經肌肉的緊張。散步是一種積極性休息的良好方式。美國著名心臟病學家懷特說:“輕快的步行(至有疲勞感),如同其他形式的運動一樣,是治療情緒緊張的一副理想的鎮靜劑。”每天只少步行1小時作為保持心臟健康的一種手段。如果以每分鐘平均走100步(中速)計算,步行1小時可走6000步。運動醫學博士賴維說:“輕快散步20分鐘,就可將心率提高70%,其效果正好與慢跑相同。
(6) “散步出智慧”,這句格言是人們從實踐中概括出來的經驗。整天在室內伏案工作的腦力勞動者,散步可使處于十分緊張的大腦皮層細胞得到放松,就象打開阻抑著想象力發展的閘門,各種創造性思維一涌而出,極其活躍。德國大詩人歌德曾說過:“我最寶貴的思維及其最好的表達方式,都是在散步時出現的。”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走路不僅是人體的基本活動形式,還是一種鍛煉身體、延年益壽的最佳途徑。俗話說:“走為百練之祖”,步行的優點是任何人、在任何時間、地點都可以進行,而且動作緩慢、柔和,不易受傷。因此,特別適合年老體弱、身體肥胖和患有慢性病人的康復鍛煉。希望老年朋友在春季里,走起來,健康起來。
據美國《北美日報》(1986年)報道,美國學者總結的步行七大好處如下:①步行是唯一能終身堅持的鍛煉方式;②步行鍛煉不容易發生骨折或其他意外;③從事步行鍛煉的人與那些長期坐著的人相比,肺活量較大;④步行鍛煉能增強心血管系統的功能;⑤在預防肥胖或減肥方面有明顯的益處;⑥能促進食欲和消化,從而增加營養的攝取量;⑦有利于關節炎的防治。
1、步行的形式不同,對增進健康的效果也不一樣。如:在步行的過程中,可以根據路況的變化,來改變運動的強度,象插入一段斜坡路段可提高步行的強度,坡路對鍛煉要、腿部最有效;再如在沙地上步行很費力,也會起到同樣的作用。
2、步行速度與步行時間決定運動量大小,可快慢走交替進行。因為,普通步行是一項輕微運動,至少需要20分鐘的持續運動,才能對身體各器官形成代謝刺激,產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