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袍 茶葉
6棵大紅袍母樹
被尊為神物和茶王的大紅袍母樹
大紅袍母樹生長在武夷山天心九龍窠的懸崖峭壁上,兩旁巖壁矗立,日照不長,溫度適宜,終年有涓涓細泉滋潤茶樹,由枯葉、苔蘚等植物腐爛形成的有機物,肥沃土地,為茶樹補充養分,使得大紅袍天賦不凡,得天獨厚,品質超群。古時采摘大紅袍,需焚香禮拜,設壇誦經,使用特制器具,由名茶師制作。解放初期,大紅袍在采制期間有駐軍看守,制作過程中的每道工序都有專人負責并稱重后簽字,最后加封后由專人送呈當地市人民政府?,F在,大紅袍母樹的管理、采制已由市政府指定交市巖茶總公司茶葉研究所管理、制作。
據介紹,如今大紅袍母樹僅存三棵,年產量極低,最多一年有過8兩二錢,最少有一年連二兩不到??蔀橄∈勒淦贰D笜浯蠹t袍茶葉,在一九九八年九月十八日第五屆武夷巖茶節的拍賣會上,拍出天價,凈含量20克的母樹大紅袍茶葉拍賣價15.68萬元,創下了茶葉拍賣史上的奇跡。
大紅袍過去為皇室貢品,如今也是要悉數進貢中南海。不要說阿TEA,就是福建省省長,估計也難喝到。值得慶幸的是,武夷山市巖茶總公司茶葉研究所在1986年無性繁殖成功了大紅袍的第二代:小紅袍,在1989年又成功無性繁殖了大紅袍的第三代:大紅袍,因為與母樹大紅袍在茶葉的形狀色漬上都十分相似,所以還以“大紅袍”命其名,但香味卻遠不如母樹了。
基本情況如下:
產地
武夷山
簡介
生長在武夷山九龍窠景區的大紅袍母樹僅有六棵,至今已有350多年的歷史,根據聯合國批準的《武夷山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大紅袍母樹作為古樹名木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
母樹大紅袍與普通大紅袍的區別
母樹大紅袍:
位于武夷山景區九龍窠內,共有6個品系(皆由種子發芽長成)6株茶樹,不是同一個品種,葉型、發芽期等都不一樣。
純種大紅袍:
指母樹大紅袍中的某一品系單獨扦插繁育(無性繁殖)栽培后,單獨采制加工而成的大紅袍。此大紅袍也不能稱為二代、或三代大紅袍,因為無性繁殖不存在代數。
商品大紅袍:
指母樹大紅袍中某兩個以上品系的茶葉拼配在一起的大紅袍(一般有4—5個品系的茶葉)。每個品系也都是用無性繁殖培育移栽的,此大紅袍也不能稱為二代、或三代大紅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