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治糖尿病中藥—石斛
治糖尿病中藥—石斛
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劉志龍
石斛可供藥用,最早見于《神農本草經》,距今已近二千余年。《神農本草經》記載:石斛“主傷中,除痹,下氣,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久服厚腸胃。”石斛主治各種原因所致中焦脾胃損傷;能消除各種閉塞壅滯之癥,調理脾胃氣機,善補五臟虛勞所致的身體消瘦;還能補陰,長期服用,能增強脾胃功能。
據唐朝開元年間的道家經典《道藏》記載:“石斛、雪蓮、人參、首烏、茯苓、蓯蓉、靈芝、海底珍珠、冬蟲夏草”為“中華九大仙草”。
1969年春,越共中央主席胡志明的心臟病突然加重,根據他的愿望和越南勞動黨的要求,周恩來總理親自挑選醫務人員,認真審閱病情、研究治療方案,先后派遣了四個醫療組攜帶藥品器材前去搶救。在醫療組出發前,周恩來親自接見了他們,并再三叮囑,一定要竭盡全力救治。醫療組當時就攜帶了“救命仙草”石斛。
但是,石斛最能體現其臨床價值的,是用治療糖尿病。石斛氣味甘、平,無毒,生津益胃,清熱養陰,歸胃、肺、腎經,具有治熱病傷津,口干煩渴,病后虛熱,陰傷目暗之功效。因此,用石斛治療“消渴”(糖尿病),自古有之。按照“消渴”三消分治理論,上、中、下三消,病位分屬肺、胃、腎,病機為陰津虧耗,燥熱偏盛。病程日久,病情漸進,則陰損及陽,熱灼津虧血瘀,而致氣陰兩傷,陰陽俱虛,絡脈瘀阻,經脈失養,氣血逆亂,臟腑器官受損而出現癤、癰、眩暈、胸痹、耳聾、目盲、肢體麻疼、下肢壞疽、腎衰水腫、中風昏迷等兼癥。治療上以養陰生津為基礎,治上消以清熱潤肺,生津止渴;治中消以清胃瀉火,養陰生津;治下消以滋陰益腎。因此,治療消渴時在各種基礎方中加入石斛,或滋陰潤肺,或益胃生津,或滋補腎陰,都會取得十分好的療效。具體配方如:
1.治上消:玉泉丸加減:天花粉、葛根各30克,生地、麥冬各15克,黃芩10克,五味子6克,加石斛20克,水煎服。
2.治中消,玉女煎加減:麥冬、生地、玄參各15克,石膏、天花粉各30克,黃連、梔子、知母各10克,牛膝12克,加石斛30克,水煎服。
3.治下消,六味地黃丸加減:山藥20克,山茱萸、生地各15克,牡丹皮10克,茯苓15克,澤瀉9克,石斛20克,枸杞子12克,五味子6克,天花粉30克,水煎服。
臨床上可以根據病情配伍應用:
1、斛烏合劑
組成:川石斛、制首烏、制黃精各15g,生黃芪、懷山藥各30 g,枸杞子、生地黃、金櫻子、紫丹參、桃仁泥各10 g
功效:益氣養陰,和血通脈
主治:氣陰兩虛,瘀血內阻之糖尿病
2、三消膠囊
組成:石斛、黃芪、蠶蛹、玉米須、生蒲黃、淫羊藿等
功效:益氣養陰活血
主治:防治糖化血紅蛋白下降功效顯著,適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
3、祛煩養胃湯
組成:鮮石斛15 g,熟石膏、南沙參、玉竹各12 g,天花粉、麥門冬、山藥、茯苓各9 g,陳皮3 g,制半夏4.5 g,甘蔗30 g
功效:養陰生津,清熱除煩
主治:陰虛內熱之中消者
4、石斛參麥湯
組成:石斛、沙參、麥冬、木香各12 g
功效:理氣健脾,養陰
主治:糖尿病伴有胃脘部隱隱作痛及食欲減退
5、顧步湯
組成:石斛、黨參、黃芪、牛膝各15 g,薏苡仁50 g
功效:活血化瘀,化痰散結,清熱解毒,強筋補腎
主治:糖尿病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