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組成
秦艽一錢,川芎二錢,桃仁三錢,紅花三錢,甘草二錢,羌活一錢,沒藥二錢,
當歸三錢,靈脂(炒)二錢,香附一錢,牛膝三錢,地龍(去土)二錢。
疼痛并不一定是上面那些原因所引起的。有時候,因為受寒,導致經脈血凝,運行速度減慢,從而引起氣血瘀阻,這就可以引起疼痛;如果是因為正氣不足,四肢百脈百骸空虛,也會發生疼痛??傊?,因為正氣不足、衛外不固,受風、寒、濕、熱等邪氣引起經絡閉阻,影響氣血的運行,就會導致肢體筋骨、關節、肌肉等處發生疼痛,這些疼痛,有時還會伴有重著、酸楚、麻木,或者有關節屈伸不利、僵硬、變形等等癥狀。中醫管這叫做“痹證”。
凡是肩痛、臂膀疼痛、腰痛、腿疼,或者周身疼痛,都可名為痹證。痹證多有發生,長期坐辦公室、長期臥床不運動的、或者不正確的運動姿勢,抑或是運動過度等等。
那么關于痹證的治療方法,找到致病的源頭是很重要的一種方式,知道致病的原因,把原因除去,那么是不是終止原因(病因)就可以喊停結果(病癥)呢?
從理論和實際出發,這的確是有效的一種方式,比如知道是受風寒,用溫熱發散的藥物,病癥就可以治愈;如果是受濕熱引起的,用利濕降火的藥,那疾病也是可以治愈的;如果是久病而致肌肉消瘦,有陰虧的情況,用滋陰養,也是可以治愈的。
關于疼痛,如果使用上面這些方法,逐風寒、去濕熱、補陰陽都不行,還治不好,怎么辦呢?接下來這個思路大家就要接好了!
正如水遇到風寒凝結成冰一樣,冰成了,風寒這個時候也已經散去,那我們這個時候再散風寒,肯定是沒有意義了,這個時候應該化冰,既然經脈已阻、瘀血已成(冰成,風寒去,病成,邪氣已去),那么化瘀通絡便是。從這個思路出發,清代名醫王清任認為,如果散風寒、去濕熱、補陰陽等等辦法都試過,還治不好,那么下面這個治療身體疼痛的奇效良方-就是身痛逐瘀湯。
出自《醫林改錯》卷下。具有活血祛瘀,通經止痛,祛風除濕的功效。主治痹癥有淤血者。
秦艽(3克)、川芎(6克)、桃仁(9克)、紅花(9克)、甘草(6克)、羌活(3克)、
沒藥(6克)、當歸(9克)、五靈脂(6克)、香附(3克)、牛膝(9克)、地龍(6克)。水煎服。
【功效】活血祛瘀,通絡止痛。
【主治】氣血痹阻肩痛,臂痛,腰痛,或周身疼痛,日久不愈,舌紫暗,或有瘀斑,脈澀弦。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坐骨神經痛、筋膜炎、骨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癥、腦外傷后綜合征等,又有用于治療面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雷諾癥、末梢神經炎等病癥。
1.筋膜炎:以中藥熏蒸結合身痛逐瘀湯治療腰背肌筋膜炎60例。結果:治愈45例,顯效12例,有效3例,總有效率100%,可謂療效顯著。(《光明中醫》2013年第4期)
2.腰椎間盤突出癥:以本方加減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36例,偏于氣血不足者,加黃芪、丹參、熟地黃;腰部冷痛喜溫者,加干姜、獨活、桂枝、制附子;腰痛酸軟無力明顯者,加黃芪、熟地黃、枸杞子、女貞子、杜仲、鹿角膠、山藥、白術;腰痛如刺拒按者,加延胡索、五靈脂、紅花;腰痛有熱感,口苦煩熱者,加蒼術、黃柏、木瓜、防己、龜甲,對照組34例,囑臥床休息配合常規治療,療程30日。結果:治療組治愈13例,好轉21例,未愈2例,總有效率94.4%;對照組治愈5例,好轉25例,未愈4例,總有效率88.2%,治療組優于對照組。(《中醫導報》2013年第2期)
3.骨關節炎:以本方加減配合施沛特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35例,與另35例單純以施沛特治療為對照,療程4周。結果:治療組痊愈8例,顯效18例,有效8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7.14%;對照組痊愈3例,顯效14例,有效10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77.14%,治療組優于對照組。(《新中醫》2013年第11期)
4.坐骨神經痛:78例患者均采用具有活血行氣、祛瘀通絡、通痹止痛功效的身痛逐瘀湯加味治療,若見四肢無力者加黨參、黃芪,療程20~50日。結果:痊愈58例,占74.36%;好轉17例,占21.79%;無效3例,占3.85%,有效率為96.15%,療效顯著。(《中醫學報》2013年第2期)
【方解】本方主要用于治療瘀血痹阻經脈,肢節或周身疼痛。方中以桃仁、當歸、川芎活血祛瘀;紅花、沒藥、五靈脂、香附理氣化瘀止痛;羌活祛風除濕止痛;秦艽祛風除濕、舒筋活絡;地龍通經絡而利關節;懷牛膝活血祛瘀、補肝腎、強筋骨;當歸補血;甘草調和諸藥。
《醫林改錯·痹癥有瘀血說》曰:“凡肩痛、臂痛、腰疼、腿疼,或周身疼痛,總名日痹癥……古方頗多,如古方治之不效,用身痛逐瘀湯?!惫时痉脚R床應用以肢體或周身痹痛、日久不愈、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為辨證要點。 【方歌】身痛逐瘀桃歸芎,脂艽附羌與地龍,牛膝紅花沒藥草,通絡止痛力量雄。
加減化裁
若微熱,加蒼術、黃柏;若虛弱,量加黃耆一二兩。 臨床用于治療胸中血瘀,血行不暢的胸痛、頭痛日久不愈,而且疼痛部位固定,痛如針刺。如果用于治療失眠,心悸,夜寐不安等證時,必須是有血瘀的證候時方可應用。若是氣血不足的失眠,則應另選方藥,比如歸脾丸等。
有活血化瘀療效的中成藥中最突出的是血府逐瘀膠囊,有活血祛瘀、行氣止痛的作用。可以治療各種氣滯血瘀導致的各類問題,例如胸痹心痛、頭痛、腰痛等疼痛性質為刺痛的疾病。血府逐瘀膠囊中包含桃仁、紅花、牛膝、桔梗、當歸、川芎、地黃、赤芍、柴胡、枳殼、甘草等。服用血府逐瘀膠囊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另外孕婦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