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科醫生齊上陣,教您保護聽力,遠離耳聾!|健康之路
生活中因為工作和學習的需要,我們要經常使用耳機。但是長期佩戴耳機,會對耳朵帶來機械性的損傷,有可能導致突發性耳聾。生活中,正常交流聲為40-50分貝,大聲呼喊聲為70-80分貝,汽車喇叭聲為90分貝。如果耳機的音量值達到85分貝,持續3到4小時,就會導致神經性的耳聾。如果耳機的音量值達到90分貝以上,只需要1個小時,就會導致神經性的耳聾。如何避免類似的危險出現呢?第一,盡量少戴耳機。第二,如果一定要戴的情況下,盡量少使用插入式耳機。第三,最好間斷使用耳機。耳機對內耳的傷害取決于兩個因素,音量和使用時間。專家建議戴耳機超過1小時就應休息。突發性耳聾并不能夠自愈。如果得了突發性耳聾,必須做到早診斷,早治療。突發性耳聾患者在7天之內就診,治愈率達到70%。一個月之后治療,治愈率只有15%。首先,中耳炎會波及鼓膜,引起鼓膜穿孔。如果鼓膜不穿孔,耳朵就不會流膿。耳朵流膿是指破損的鼓膜流出來的炎癥滲出液。其次,中耳炎會波及到聽小骨,導致不同程度的聽力下降。如果進一步波及內耳,會導致聽力完全喪失。如果波及到周圍神經,會影響大腦,導致顱內感染。慢性中耳炎的兩個主要特點是,反復流膿和鼓膜穿孔。鼓膜穿孔后,鼓膜的自然屏障消失,外界的臟東西會刺激中耳黏膜,導致發炎。中耳炎反復發作的3個原因有鼓膜穿孔后游泳、鄰近器官炎癥感染和用力擤鼻涕。根據鼓膜和中耳結構損傷的不同程度和不同部位,有相應的診療的手段和方法。比如說鼓膜完整,中耳積液,可以通過鼓膜穿刺,讓里面的液體流出來,多數聽力能達到一個滿意的恢復。如果鼓膜有明顯的穿孔,可以采用手術修復的方法,成功率達到95%。如果聽小骨破壞,可以采用仿鳥單根聽小骨的方法來重建聽力,基本能達到恢復。這是一個特殊的腦瘤,學名叫聽神經瘤,長在內耳道里的前庭神經上。它很常見,發病年齡在30-60歲之間。一般是單側發病,雙耳都長聽神經瘤的概率很低。單耳聽不見,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數據顯示,在單側聽不見人群中,70%的青少年的對側聽力會下降,84%的病人的受損耳朵會出現耳鳴,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此外,單側聽不見還會帶來潛在危險,聽聲辨位的能力下降后,會讓老年人無法躲避意外傷害。瘤子非常小的時候,會產生輕微的耳鳴。隨著腫瘤的增長,壓迫前庭神經,會使人產生眩暈感。腫瘤再長,會擠壓到面神經,導致神經缺血,出現面痙攣和面癱。瘤子再長大,還會引發突聾。這四個癥狀基本是按照次序出現的。如果您出現這四種癥狀,建議做內聽道的加強核磁共振檢查。
隨著科技的技術,聽神經瘤的手術無須開顱,采用微創手術即可治療。耳科醫生和腦外科醫生相互配合,耳科醫生進入內聽道取出靠近耳道的腫瘤,腦外科醫生取出腦部的腫瘤。這樣能做到斬草除根、保護神經的同時減少創傷,最終使患者受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