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給人們帶來痛苦,這種疾病的出現嚴重的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還嚴重威脅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希望大家不要掉以輕心,那么,冠心病的危害有哪些呢?以下由心內科專家張大東為此向大家詳細的介紹下。具體內容如下所示:
1、冠狀動脈樹長期硬化情況下,較終會導致遠端下游相應的灌注區域的心肌缺血。發生缺血的原因主要由于冠狀動脈供血和心肌需血之間的矛盾。慢性供血量不足主要由于嚴重狹窄或閉塞所致;急性供血量不足則主要由于血管的痙攣或斑塊破裂,誘發管腔內血栓形成導致管腔的突然狹窄加重或閉塞。如果臨時發生的供需矛盾所致的心肌缺血可以在短時間內解除,在臨床上則表現為心絞痛。如果短時間(大都超過30分鐘)內無法解除時,導致相應冠狀動脈下游遠端灌注區的心肌壞死,臨床上則表現為急性心肌梗死。
2、冠心病的危害除了可以發生心絞痛和心肌梗死以外,還可以因為心肌缺血導致各種心律失常以及心臟擴大和心力衰竭。較嚴重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顫動,臨床上表現為突然死亡(醫學上稱之為猝死)。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臟擴大和心力衰竭可以互為因果而同時存在。猝死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形式。
一般來說,分為三種治療冠心病的方法:手術治療、介入治療和其他治療方法,我們必須選擇 的心血管專科醫院,并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病情的治療方法。
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是指采用經皮穿刺技術送入球囊導管或其他相關器械,解除冠狀動脈狹窄或梗阻,重建冠狀動脈血流的技術。
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PTCA):通過穿刺股動脈或橈動脈等方法將導管、導絲、球囊沿動脈送至冠狀動脈相應的狹窄部位,進行擴張數秒鐘~數分鐘,消除冠脈狹窄。隨著術者經驗的積累、球囊性能的日漸精良,PTCA的成功率也不斷增加。即便如此,普通球囊擴張的機理是由于球囊的高壓擴張導致血管內膜、中膜不規則的撕裂,故PTCA仍有其自身的限制性:球囊擴張并不能總是使血管病變處充分擴張、血管內徑充分增大,血管的彈性回縮,擴張處血管壁的撕裂、夾層和急性閉塞等。所以,單純PTCA術后的再狹窄率仍有30%~35%。
冠脈內支架術(STENT):冠脈內支架是一種可被球囊擴張開的、多孔不銹鋼(或其他金屬如鈷合金)的、起支撐作用的管狀物,它附著在球囊的表面,由輸送系統送至血管病變處釋放。它 了PTCA術后血管彈性回縮、負性重構所引起的再狹窄,使術后再狹窄率明顯降低,約13%~18%。但由于其加重了局部內膜增生,支架內亞急性血栓形成等并發癥仍然困擾著心臟科的醫師們;隨著冠脈介入治療的進展,抗血小板藥物(氯吡格雷、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體拮抗劑)和抗凝藥(肝素)的應用,使血栓的發生率明顯下降,低于0.5%;而藥物涂層支架(雷帕霉素、紫杉醇等)的出現,使支架術后的再狹窄率再次降低到10%以內,給人們以極大的鼓舞,但這還有待于長期、大樣本、多種病變類型的療效觀察后的循征結果。即使出現了支架內的再狹窄,還可再次使用CBA和血管內近距離放射治療。
冠脈內旋切旋磨術:旋切(TEC)技術是經管腔切割粥樣硬化斑塊,吸出碎屑,主要用于治療有彌漫性退行性變的大隱靜脈移植血管和含有血栓的冠狀動脈。而旋磨術(Rotablator)是采用一個快速旋轉的磨頭,裝在可彎曲的金屬驅動軸的頂端,用以將動脈管腔內的粥樣硬化斑塊巖碎,使管壁“光滑”。適用于高度鈣化的、無彈性的、不易擴張的偏心性和彌漫性病變。但由于術后旋磨下來斑塊碎屑在冠脈遠端造成栓塞,其遠期療效有待于隨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