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血管康復與體外反搏中心成立三年多來,已進行體外反搏治療近6萬人次,眾多冠脈病變嚴重的患者得以康復。其中不少是多次放支架或搭橋再次出現嚴重心絞痛的患者,還有的是因冠脈病變已不適合放支架搭橋者,或不愿再次接受放支架搭橋者等。
體外反搏示意圖
第一步 小腿氣囊充氣反搏波開始
第二步 50毫秒后大腿氣囊充氣
第三步 50毫秒后臀部氣囊充氣
第四步 放氣,促進心臟血液流出
冠心病病因在血管
生命不息,心臟跳動不止,心臟是人體的發動機,也是最勞累的器官之一。心臟自身也需要營養和氧氣的供應,這一需求是通過血管來實現的,為心臟輸送血液的血管就叫冠狀動脈。
如果冠狀動脈由于各種原因而血流不暢,導致心肌缺血缺氧,使心臟結構及功能異常,不能正常工作,就得冠心病了。因此冠心病的病因在血管上。
通常解決心臟缺血的方式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血管康復與體外反搏中心主任張輝說,解決心臟缺血問題,一個是擴大狹窄的管腔,比如做支架或搭橋手術,一個是提高血流速度,比如體外反搏技術。
支架可以把狹窄的血管撐開讓管腔增大,體外反搏則可以提高血液流速,并打通更多的側支循環。人體中本來就存在側支循環,當血管出現病變,血流不暢時,側支循環會逐漸打通,以確保血供,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體外反搏通過增加血流速度,會加速側支循環的建立。
治療冠心病支架不是萬能的
冠心病可謂是家喻戶曉的常見病,提起它的治療方法,普通百姓也能說出一二,不少患者認為得了冠心病就只能放支架搭橋,甚至錯誤地認為冠心病放了支架就萬事大吉。其實不然,張輝對冠心病的治療有新的解讀。
冠狀動脈從主動脈根部發出左右兩組,有多個分支并越分越細,一直進入心肌細胞之間,最粗的5毫米左右,最細的比頭發絲還要細,不論大血管或小血管出了問題都可以對心臟造成危害,冠狀動脈造影能看到的血管床也不足10%,可見對龐大的冠脈體系,能放支架的血管也有限。
最適宜放支架的血管是大血管(直徑要大于2.25毫米),局限于高度狹窄的血管病變。而對于小血管病變及大血管的功能異常,如冠脈痙攣,支架就不適應了。
另外大的冠狀動脈血管狹窄或阻塞是常見的病理類型,造成血管狹窄的原因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支架可以解除狹窄,但不能阻止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
防治冠心病的“五朵金花”
了解了冠心病的發病原因及機理,就應對冠心病防治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張輝主任談到了冠心病防治“五朵金花” 的理念: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基石、規范的藥物應用是基礎、合理的支架治療應提倡、必要的搭橋治療應選擇、綠色治療技術體外反搏不應忽視。
他再三強調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綠色、最低成本、最大獲益、人人所需的方法,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世界衛生組織早就明確: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態平衡。那么在“五朵金花”中最讓人陌生的就是體外反搏。
了解體外反搏
到底什么是體外反搏呢?體外反搏是一種無創的、體外促進血液循環的技術,這一技術是通過一整套的智能化設備(曾稱為人工心臟)來實現的。
患者在做體外反搏時,會有三組氣囊將小腿、大腿、臀部包住,這些氣囊會像心臟跳動一樣,它的跳動是在自身心臟電信號指揮下進行的,將這部分的動脈血液在心臟舒張期輸送到胸腔大血管中,增加冠脈灌注,為心臟補充足夠的營養。
而積攢在胸腔大血管中的血液會產生一定的壓力,部分血液會進入心肌細小血管中,并幫助打通足夠多的側支循環血管,增加血流,心臟就會獲得更多營養,為收縮產生更大的動力,將足夠的血液提供到全身。
同時,會有監測儀對患者的心率和脈搏時刻進行監測,以監視“兩個心臟”協同工作。這樣既能減輕心臟的負擔,又為心臟提供了更多的營養。所以我們把它叫做“人工心臟”。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血管康復與體外反搏中心簡介
心血管康復工作在國外已開展幾十年,目前我國開展此項工作的醫院為數不多。該中心是目前省內唯一的省級心血管康復與體外反搏中心,中心遵循“綜合防治,康復突出”的宗旨,依托該院實力強大的心血管內科、現代化的體外反搏技術,以無創綠色心血管病診療技術為特色,以便民、惠民、經濟為特點,集健康教育、營養指導、心理干預、藥物治療、介入治療、心血管康復等手段為一體,以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延長患者生命為目的,肩負著醫療、康復、教學、培訓、科研等多重任務。
電話:0371-63620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