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防大學 李大光
美國推崇無人機襲擊新樣式
2015年4月3日,美軍成功地研發海底無人機,這將改變潛艇作戰樣式。隨著無人機被大量用于軍事領域,無人機的使用也由偵察、探測發展到偵察打擊一體化。因此,基于反恐戰爭的需要,美國軍方非常推崇無人機襲擊新樣式。
一、無人機襲擊成打擊典型樣式
如今,無人機已經是美軍打擊恐怖分子的利器。美國政策研究機構新美國基金會統計,2004年至2012年11月間,美國無人機共實施283次打擊,致死人數在1717至2680人之間,其中293至471人據信是平民,接近總死亡人數17%。按照法新社對相關媒體報道的統計,美方2009年對巴基斯坦部落地區發動45次無人機實施的導彈打擊,2010年和2011年的行動次數分別為101和64。位于美國首都華盛頓的智庫機構新美國基金會確認,美軍在巴無人機襲擊過去8年內致死1715至2680人。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戰機2012年11月轟炸巴方邊境檢查站后,巴方關閉北約途經巴方境內的補給線,驅逐駐扎在巴方一處軍事基地的美軍,美方無人機空襲隨后暫停大約8周。時隔近兩個月后,美國無人機于2013年1月10日再次實施打擊,在北瓦濟里斯坦首府米蘭沙阿附近據信打死“基地”組織成員阿斯拉姆·阿萬。按巴基斯坦情報部門的說法,阿萬化名阿卜杜拉·霍拉薩尼,是“基地”組織領導層重要人物。巴基斯坦情報官員說,線人一旦確認武裝人員身份并鎖定目標,便會與美方協調,動用無人機實施打擊。按他的說法,美國無人機駐扎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以北40公里巴格拉姆空軍基地,從線人鎖定目標到無人機發射導彈大約兩三個小時。1月26日,美國無人駕駛飛機空襲巴方西北地區,一架美國無人機向北瓦濟里斯坦地區一村莊的一輛汽車發射2枚導彈,致使4名武裝人員喪生。這是美國無人機今年來第三次對巴方境內目標發動空襲。1月31日,一架無人機在當地時間晚上襲擊了兩輛在也門南部阿比揚省東部城市拉烏達爾郊區行駛的汽車。車里坐著的是基地組織也門分支在當地的幾名領導人,他們剛舉行完一場會議,離開聚集點時被美軍盯上。至少有12到15人在這起空襲中死亡,至少包括4名“基地”也門分支的重要人物。死者之一的阿卜杜勒·法塔哈尼是2000年美國“科爾”號驅逐艦爆炸和2002年法國油輪爆炸的幕后黑手之一,他之前曾兩次逃過美國的追殺。
美國國防部2012年起在實驗的基礎上開始在伊拉克開展無人機行動,并在2012年底美軍全部撤出伊拉克后加大了對無人機的使用力度。報道還指,美國政府計劃在未來5年內對其在伊拉克的無人機項目進行招投標。針對伊拉克內政部執行部長阿薩迪表示,“伊拉克的領空是我們自己的,不是美國人的。”奧巴馬在谷歌與YouTube聯合舉行的網上訪談節目中說:“事情的真相是,我們沒有在伊拉克境內發動大規模無人機襲擊行動。僅派出一些無人機執行監控任務,目的是保護大使館的安全。”在這次節目中,奧巴馬還首次證實,美軍無人機的確在巴基斯坦境內發動多次空襲,打擊塔利班組織與“基地”組織的目標。奧巴馬說:“(美軍)對巴基斯坦政府統治的部落地帶發動了多次空襲。”“打擊的目標是那些活躍的恐怖分子,他們試圖傷害美國人,襲擊美國的設施、美軍基地等等。”在過去美國始終拒絕公開討論無人機越境襲擊武裝分子的問題。在2012年10月,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承認了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無人機項目,但并沒有明確說明在巴基斯坦境內使用了無人機。
二、美軍無人機充斥全球戰場
配備了精確制導武器的無人偵察機,憑借其對目標的轟炸精度以及作為空中眼睛的能力而成為美國駐伊拉克和阿富汗部隊的首選武器。美軍現役的“捕食者”和“掠奪者”無人駕駛飛機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場上表現極佳,幫助美軍官兵“足不出戶”就擊斃了大量武裝分子。
用無人機獵殺塔利班及“基地”組織頭目,已成為美軍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進行反恐戰的標準模式,反恐戰場也儼然成了美軍新式無人機的試驗場。從伊拉克到阿富汗,再到巴基斯坦邊境部族地區,到處可見“掠食者”和“死神”等美軍無人機的身影。不包括中央情報局在巴基斯坦部署的無人機,美軍現階段共有82架“掠食者”和26架“死神”在全球“戰斗地點”服役。2009年12月,一張名為“坎大哈猛獸”的美軍無人機照片在網絡上廣泛傳播。在媒體的追問下,美國空軍最終確認“坎大哈野獸”無人機的存在,并承認2007年開始在阿富汗投入使用,在軍事行動中起著“哨兵”的作用。英國《每日電訊報》稱,在配合作戰部隊執行任務方面,“坎大哈野獸”是個優秀的空中指揮官,它憑借出色的偵測系統,向地面上的部隊實時傳達周圍的情況,例如鎖定目標位置、及時變更行動路徑等。更為關鍵的是,在擊斃拉丹行動之前的幾個月,密切監視著拉丹活動的角色就是由“坎大哈野獸”擔當的。美軍情報部門根據無人機和偵察衛星傳回的信息,幫助美軍繪制出整個作戰行動的情況,如拉登藏身處的細節情況、各種設施擺設、出入口位置、附近山川河流圖景等。2011年9月15日,美國媒體援引政府高級官員的話說,美方已確認在本周早些時候打死了“基地”組織巴基斯坦行動負責人阿布·哈夫斯·沙赫里。
在反恐戰場上,無人機屢創佳績。有調查顯示,2010年美國中央情報局在巴基斯坦發起118次無人機空襲,打死至少607人,其中581人為反政府武裝人員,有12人屬于“頭目”。從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到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再到利比亞戰爭,無人機承擔著偵察、干擾、欺騙、偵察評估、信息中繼、對地支援以及對地攻擊等多種任務,為美國和北約最終贏得每場戰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2011年1月1日,一種更加智能的無人機即將在阿富汗投入使用。這種無人機配備的“戈登凝視”偵察系統裝有9個攝像頭,單機偵察范圍可覆蓋阿富汗任何一座城鎮的全景。統計表明,五角大樓為駐阿和駐伊美軍兩地戰場增購3架“全球鷹”無人機、48架“死神”無人機、36架“灰鷹”無人機、12架海上無人機以及12架MC-12情報、偵察和監視飛機。美國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執行任務時成功地利用攜帶著“獄火”及其它導彈的“捕食者”和“死神”無人機對塔利班實施打擊,加強了外界對無人戰斗機是“現代戰爭的戰局改變者”的認可。
美軍除了使用MQ-1“捕食者”以及MQ-9“死神”等傳統無人機外,還用新式無人機來收集阿富汗鄰國的導彈試射數據,并同時測試新式無人機的作戰效能。美軍在阿富汗建立空軍基地,利用隱形無人機長期對伊朗進行監視,并準備在“需要時采取特殊作戰行動”。2011年以來。伊朗方面就多次聲稱擊落美軍無人機。2013年1月,伊朗曾聲稱在波斯灣擊落了2架西方國家的無人偵察機。2012年7月,伊朗稱在其核設施附近,擊落了一架在圣城科姆上空飛行的美軍無人偵察機。2012年12月4日,伊朗擊落了一架RQ-170無人機偵察機。伊朗軍方稱,在東部地區擊落一架美軍RQ-170“哨兵”隱形無人偵察機。美方隨后承認一架派往阿富汗西部執行任務的偵察機在伊朗邊界附近失蹤。這架型號為RQ-170“哨兵”偵察機的機身有特別保護層,其蝙蝠翼外形能避過雷達偵測,除了能錄像,也能竊聽無線電訊息,是美國在中東及中亞地區重要的偵測工具。實際上,美國無人機不僅對伊朗一國進行秘密偵察,很多國家都在遍布全球的美國無人機監視之下,而無人機也以其獨特優勢,完成很多衛星難以執行的任務。
硝煙彌漫的利比亞天空也闖進了“捕食者”無人機這個“不速之客”。作為美軍“招牌武器”,“捕食者”無人機傲人之處不在于“偵察覓食”,而在于“武裝捕食”。2001年10月,“捕食者”首次在實戰中發射導彈摧毀了一架塔利班坦克。2002年3月美空軍正式組建第一個武裝型“捕食者”無人機中隊。該部隊于2005年3月形成初始作戰能力。隨著“捕食者”發展型號載荷重量提升,其火力打擊功能不可小覷。如“捕食者A”只能攜帶2枚“地獄火”反坦克導彈,“捕食者B”已經能夠攜帶8枚。曾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和也門等戰場大肆撲食的“捕食者”,此番帶著它的隨身利器“地獄火”導彈撲向利比亞的同時,似乎也在宣告:無人機戰爭開始了。
三、美國研發新型怪異無人機
每次提到美國的無人駕駛偵察機,人們總會想到那外形如小鳥一般的飛行器。尤其是在伊朗高調宣布擊落美國無人機,并宣稱已掌握無人機技術之后,這印象便更加深刻了。但是,近日美國最新一款無人駕駛偵察機設計比較新奇,并沒有常見的雙翼,看上去好像大號的男性精子,因此很多人稱它為“飛行的精子”。
美國已經研制出一種很難被雷達探測到、酷似男性精子的最新無人機。這個外形古怪的飛行裝置是美國最新一款無人偵察機,名為“百眼巨人1號”。“百眼巨人1號”可以在任何地方完成發射,包括遙遠偏僻的山區。這款名為“百眼巨人1號”(Argus One)的無人機由全球監控集團為美國國防部研制。它由幾個模塊組裝而成,分節設計結構顯得靈活,而且便于存儲和運輸。它能攜帶30磅(約合13.6公斤)重的高性能傳感器和照相設備,在1萬英尺(約合3048米)到2萬英尺(約合6096米)高空進行偵查工作,地點偏遠、天氣情況惡劣都不會影響它完成任務。“百眼巨人1號”可以在數小時內組裝完成,能在任何地方完成發射。全球監控集團發表的一份聲明中寫道:“它執行任務時幾乎是隱形的,很難被雷達探測到,僅有其前面裝有偵查設備模塊的有效載荷區會產生雷達波反射。”它的名字取自希臘神話中無所不見的百眼巨人(Argus),而這架無人機也如同一只“天空之眼”,可以借用無線實時傳輸重要視頻和信息,由地面控制站或控制系統直接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