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人回族多,因為歷史上陜西混血的血統率是最高的。有波斯血統(今伊朗人血統),有阿拉伯血統,有匈奴人血統。
有蒙古人血統。 所以陜西人性格彪悍,勇猛,堅強。但有沉著,冷靜,藝術細胞高。
陜西人有一個共性,就是都喜愛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工作,不喜歡受約束。
這些特征集中反映了陜西人具有游牧部落的習俗性格特點。
在歷史的長河中,中國文明曾遇到過一次極大的挑戰——1307年,信仰伊斯蘭教的阿難答險些成為中國皇帝,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有希望爭奪帝位的穆斯林。阿難答是蒙古忽必烈孫子。陜西是阿難答的大本營。
蒙·元時期,隨著蒙古人西征,大批中亞穆斯林被帶到中國。元朝建立,伊斯蘭教已隨其信奉者遍及全國各地。起初蒙古人信奉薩滿教,后來隨著蒙古人東征西戰、統治地迅速擴大,相比之下,原始的薩滿教顯然不能適應蒙古統治者的需要。
1272年,忽必烈將他的第三個兒子忙哥剌封為安西王,鎮守唐兀之地(今陜西、甘肅、寧夏等地)。1280年,忙哥剌病亡,阿難答襲封為安西王。
忙哥剌曾把阿難答托付給一名伊斯蘭教徒篾黑帖兒·哈散·阿黑塔赤撫養,由其妻喂養長大。因此,阿難答自幼受宗教文化熏陶,篤信伊斯蘭教。
成為安西王后,阿難答以開城安西王府為基地,身體力行,極力推廣宗教信仰,尤其是伊斯蘭教得到了迅速傳播。
據拉希德丁《史集》記載:“他在自己的營地上建立清真寺,經常念誦《古蘭經》,沉湎于祈禱”。“他還使依附于他的15萬蒙古軍隊的大部分歸信了伊斯蘭教”。
忽必烈在位后期,由于痛惜愛子忙哥剌的去世,便將自己對兒子的愛轉移到孫子阿難答身上,他多次向阿難答封賜銀兩、財物、軍民。
在元成宗孛兒只斤·鐵穆耳即位以后,阿難答為了擴充自己的實力,經常借口饑民問題向朝廷要糧、要錢、要軍械。
1295年,朝廷賜安西王鈔20萬錠,甲胄、弓箭等軍械15.8萬件。第二年,阿難答又遣使告饑,逼得鐵穆耳說了一番抱怨的話后,還是給糧萬石。
據史載,阿難答在成宗大德七年,五月、八月,大德十年二月、八月,都曾向朝廷要錢、要糧、要物,而且絕不空手而歸。
另外,阿難答還請求朝廷同意他在安西王府設相傅,管理地方行政事務,后準奏。
從此,西北地區軍政大權都被阿難答控制,阿難答的統治范圍已南達四川,西到吐蕃,西北抵哈剌火州(今新疆烏魯木齊南),即包括今整個陜西、寧夏、甘肅及四川北部和新疆東部大片地區。
阿難答儼然是一方封疆大吏,一個名副其實的陜西王。
阿難答皈依伊斯蘭教,被信奉藏傳佛教的蒙古貴族視為大逆不道。貴族撒兒塔黑曾向鐵穆耳告發阿難答的行為,他說:“阿難答經常都在回教堂中,潛心禮拜祈禱和念誦《古蘭經》,他給大多數蒙古兒童施行了割禮,并且使大部分蒙古軍隊皈依了伊斯蘭教。
”鐵穆耳十分生氣,派人去規勸和阻止阿難答,逼迫他改信佛教。
阿難答斷然拒絕,他說:“偶像是人造的,我為什么要向它下拜?”阿難答在他的領地內掀起了反佛風潮,打碎偶像,搗毀寺院,堅定表示要“成群加入伊斯蘭教”。
這個事件發生后,鐵穆耳害怕阿難答擁兵叛亂,只得表示:“阿難答在伊斯蘭教信仰方面成了合贊汗的追隨者(注:合贊汗是讓在伊朗的全部蒙古人都皈依了伊斯蘭教的伊利汗國君主),讓他如其心愿,也信仰伊斯蘭教吧。
我仔細想過了,并已看出伊斯蘭教是好的道路和信仰。”于是,伊斯蘭教取得了合法地位,連曾經打小報告揭發阿難答的貴族撒兒塔黑也皈依了伊斯蘭教。
1307年2月,鐵穆耳病逝,皇太子先他而死,皇位空缺,于是帝位之爭就全面爆發了。
一方就是西北王阿難答,支持他的頭面人物是皇后卜魯罕、左丞相阿忽臺;另一方是懷寧王海山以及海山之弟愛育黎拔力八達,居中用事的是右丞相哈剌哈孫。
阿難答、海山、愛育黎拔力八達都是忽必烈的孫子,論雙方的支持者,阿難答一方稍強,因為在皇位空虛之際,暫由皇后卜魯罕攝政。
經過一番緊鑼密鼓的準備后,阿難答這方定于這年(1307年)三月初三兵圍大都(今北京),里應外合發動宮廷政變,推阿難答為帝。
不料,天機泄露,三月初二,對方提前動了手。
阿難答功敗于垂成之時,被圍而執殺。
阿難答死后,安西王的領土被轉封給幫助元武宗海山奪取帝位的愛育黎拔力八達。
他鎮守陜西地區時,對伊斯蘭教不支持,并從嚴限制。但是伊斯蘭教在陜西和西北地區已成氣候,正處在方興未艾,生氣勃勃的上升階段。
阿難答及其部下的改宗伊斯蘭教,對陜西地區該教的傳播發展和回族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
歷史往往是由偶然和意外組成,假設,1307年,阿難答稱帝,歷史將如何發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