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石油經濟不斷變化的過程中,沙特能源部長前不久宣布表示,“沙特不再是一個石油國家,而是一個能源生產國。”而基于沙特是全球最大產油國的現實情況,上述這一變化,讓全球石油經濟顯得更加撲朔迷離。
分析認為,這是沙特由傳統的石油生產國向新能源經濟,并欲減少對石油依賴的一個信號。據俄媒RT報道,沙特計劃到 2030 年將 50% 的能源來自可再生能源。而在沙特能源部作出上述闡述的背后,則是全球能源正在不斷迭代。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能源不斷變化和迭代的進程中,中國勤勞智慧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已經實現了在新能源領域的多個突破和創新。例如,據國際能源署消息,中國在開發太陽能、風能和水力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排在前列。
再以核能為例,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表示,到2030年中國就會超過美國成為最大的核能國家。包括法國、肯尼亞、印尼、南非、土耳其等多國都對中國的“國家名片”華龍一號有強烈的合作興趣。全球的核電建設都在依賴中國制造。
與此同時,中國已成為全球領先掌握可燃冰試采核心技術的國家,并將要正式實現大規模商業化開采。可燃冰就被視為未來石油、天然氣的戰略性替代能源,美國日本等多個發達國家的企業始終沒能在此技術上取得突破。
不僅于此,還將在2030年開始建設兆瓦級空間太陽能試驗電站,有望成為世界首個建成有實用價值空間太陽能電站的國家。預計還將建成世界上首座用于發電的穩定燃燒人造太陽項目,給人類帶來幾乎無限的清潔能源。
據媒體公布的最新消息稱,被稱作中國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人造太陽裝置,成功實現可重復的1.2億攝氏度101秒和1.6億攝氏度20秒等離子體運行,將1億攝氏度20秒的原紀錄延長了5倍。
俄媒前不久報道稱,該人造太陽裝置已經在去年12月在成都正式建成放電,等離子體溫度達到1.5億攝氏度。這意味著,中國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變研究前列,為未來能源和清潔能源的探索發揮著重要作用。
而上述多個事情的進展和突破,都表明中國已提前占據了新能源領域的高地,并保證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而美日等多國在多個領域的前景都較為黯淡,或嗅到新能源危機。而就在這個時候,在石油領域也實現了突破。
事情的一個新進展是,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8月25日報道,大慶油田對外發布消息,發現預測地質儲量12.68億噸的頁巖油田。預計“十四五”將新增頁巖油探明地質儲量10億噸,頁巖油年產量達到100萬噸以上。據悉,在突破傳統理論的情況下,這是中國頁巖油勘探取得的重大突破,對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頁巖油氣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不僅于此,就在不久前,長慶油田在鄂爾多斯盆地長7石油勘探獲得重大成果,探明地質儲量超10億噸的頁巖油整裝大油田,成為新世紀以來我國油氣勘探領域取得的標志性成果之一。據報道,預計“十四五”末,長慶油田頁巖年產量將增長到300萬噸,助力油氣發展沖刺7000萬噸新高度。
而俄媒在今年6月時還提及,富滿油田發現了包含 10 億噸超深層石油和天然氣。該油田是世界上最難鉆探的地區之一,因為大部分儲量位于地球表面以下 26,000 英尺(8,000 米)左右。這都表明,中國在新能源領域已提前占據高度的同時,在石油領域也不斷取得多個突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