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盛世又稱太康之治、太康繁榮是指晉武帝統一全國后出現的經濟繁榮的太平盛世。
背景
公元265年,
司馬昭病死,
司馬炎繼承了相國晉王位,掌握全國軍政大權。同年12月,仿效
曹丕代漢的故事,為自己登基做準備。在司馬炎接任相國后,就有一些人受司馬炎指使勸說魏帝曹奐早點讓位。不久,曹奐下詔書說要把
皇帝之位讓給司馬炎,司馬炎卻假意多次推讓。司馬炎的心腹太尉何曾、衛將軍
賈充等人,帶領滿朝文武官員再三勸諫。司馬炎多次推讓后,才接受魏帝曹奐禪讓,封曹奐為陳留王。
司馬炎于公元265年,登上帝位,改國號為晉,史稱為西晉,晉王司馬炎成了晉武帝。這時的晉武帝心里并不輕松,他很清楚,雖然他登上王位寶座,但危機仍然存在。
從內部看,他的祖父、父親為了給司馬氏家族奪取帝位鋪平道路,曾經對
曹操以后的曹氏家族以及附屬勢力進行了殘酷的屠殺,這件事所造成的陰影仍然橫亙在當時人的心中。從外部看,蜀漢雖平,孫吳仍在,雖說此時的東吳已不足以與晉抗衡,但畢竟也是一個不小的威脅。內憂外患告訴晉武帝,要想鞏固政權,進而完成吞并東吳、統一中國的大業,就首先要強固統治集團本身的凝聚力,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采取懷柔政策。為此,晉武帝在即位的第一年,即下詔讓已成為陳留王的魏帝載天子旌旗,行魏正朔,郊祀天地禮樂制度皆如魏舊,上書不稱臣。同時又賜安樂公
劉禪子弟一人為駙馬都尉,第二年又解除了對漢室的禁錮。這不但緩和了朝廷內患———尤其是消除了已成為司馬氏家族統治對象的曹氏家族心理上的恐懼———而且還安定了蜀漢人心,進而為贏得吳人的好感,為吞并東吳取得了主動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