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個女孩滿3歲送
幼兒園時,不會說話,也不和人交往,被懷疑為“
孤獨癥”。但是她出生時很健康。原來是她出生4個月后父母均下海經商,就把她托付給農村來的一位老奶奶撫養,平時很少外出。老奶奶又不愛說話,很少和寶寶對話。入托時發現她存在上述問題。為此她的母親四處求醫,教她說話和唱歌。到6歲時,她已經能說話和唱歌了,但還是不如同齡兒。實際上這完全是因缺乏語言和交流環境造成的。
還有一位2歲半的男孩,因走路不穩,不會跑也不會跳,被懷疑“腦癱”來就醫。他出生時情況也很好,身體
檢查也沒有“腦癱”的神經癥狀。經調查發現,孩子家中有父母、祖父母和保姆5人,共同照顧這個男孩。他們對他保護過度,經常抱著他,深怕他摔著,很少讓他下地自由活動,造成孩子的
運動能力落后。
當我們看到上述因早期不良的育兒環境造成的智力發育落后兒童時,會感到非常可惜,因為這種情況本來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那讓我們來看看寶寶大腦發育的秘密吧!嬰兒從出生到3歲,各種能力突飛猛進的發展是和大腦快速發展密切相關的。人出生時腦重量為370克,6個月腦重量增加一倍,2歲末腦重量為出生時3倍。大腦約有1000億神經細胞,出生時雖然基本上如數就位,但神經細胞像棵幼苗,從出生到2歲神經細胞“小樹”發展迅速,變成枝繁葉茂的“大樹”。神經細胞之間的聯系在出生時很少,出生后通過突觸形成數以億萬計的網絡聯系,在腦內有序地進行功能活動,這是智力發展的基礎。在出生后所有這些腦結構和功能的發展,一半歸功于
遺傳基因,另一半要歸功于環境刺激。
那環境刺激對寶寶的發育有多大作用呢?
視覺發展和環境刺激
剛出生的嬰兒是通過生后豐富的視覺刺激,逐漸形成復雜的視覺通路的。這些視覺線路的暢通是億萬個神經細胞有序連接完成的。這是人的遺傳基因和環境刺激共同相互作用的結果。如打長途電話,遺傳基因為城市間鋪設好電話總干線,通過視覺的環境刺激逐漸接通每家每戶的分機線路。
嬰兒期如果沒有豐富的視覺刺激,不但視覺通路無法形成,甚至會使大腦視覺潛能完全喪失。由于視覺發育有
關鍵期,小兒視覺異常如斜視和弱視等,都要盡可能早糾正。生后頭半年是視覺發育最快的時期,也是最重要的時期,視覺關鍵期長達4~5年。
語言發展和環境刺激
全世界的孩子只要生活在正常的環境中都能學會說話。先說單字,后說雙字詞,然后說出整個句子。這種語言發育的程序是人類腦的遺傳基因決定的。嬰幼兒學習語言比成人快得多,因為這時期腦處在突觸生長頂峰期,提供了語言傳遞選擇的最佳機會,神經系統有高度可塑性。
嬰幼兒語言的發展不可缺少的條件是他們必需被暴露在某種語言的聲音、意義和語法連貫組合刺激之下,腦內的語言網絡才能完成正確和持久的接線。語言刺激經驗應當在早期短暫的關鍵期內獲得,愈早開始愈好。人的語言學習關鍵期在6~7歲以前,至青春期結束。如果在關鍵期沒有機會接觸語言,孩子的語言能力完全被破壞且不可逆轉。所以創造科學的語言環境對嬰幼兒語言發展非常重要。
其他能力和環境刺激
嬰幼兒其他能力如聽覺能力、運動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等等的培養均應從小開始,給予良好的環境,使大腦各種能力充分發揮。
與學習有關的腦區,腦細胞生長更快,突觸聯系更加廣泛,促進更多的信息交流和處理。相反,腦細胞不被利用,細胞就會凋亡,突觸就會減少。環境對智力發展,尤其在發育關鍵期內對智力開發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豐富的環境刺激與豐富的經驗能促進寶寶大腦功能發育,反之,剝奪環境刺激會嚴重阻礙兒童腦發育。
腦的發育還要營養的支持和健壯的體格。因此,為了使你的孩子更加聰明,充分發揮大腦潛能,應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那就是充分合理的營養、良好的健康狀況、生活在一個豐富感知刺激的環境和充滿愛的家庭和社會氛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