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會現場 (朱源杰 攝)
6月20日,省政府新聞辦、省財政廳、省農業廳聯合召開江西省農業“三項補貼”改革新聞發布會。省財政廳副廳長王斌介紹江西省農業“三項補貼”改革的基本情況;省農業廳副廳長劉光華宣讀致全省農民朋友的公開信并答記者問。省財政廳農業處處長萬豐、省農業廳糧油局局長鄭敏出席發布會,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處處長陳惠龍主持發布會。
王斌介紹,本次農業“三項補貼”改革核心內容是將農業“三項補貼”合并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主要用于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生產適度規模經營兩個方面:一是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補貼對象原則上為擁有耕地承包權的農民,補貼依據為確權登記頒證到戶的耕地面積,對暫未頒證到戶的,可以是二輪承包耕地面積,或已確權登記但未頒證的面積,具體方式由縣(市、區)政府結合本地實際自行確定。對已作為畜牧養殖場使用的耕地、林地、成片糧田轉為設施農業用地、非農業征(占)用耕地等已改變用途的耕地,以及長年拋荒地、占補平衡中“補”的面積和質量達不到耕種條件的耕地等,不予補貼。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采取“一卡通”的方式直接補貼到戶。2016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標準為112元/畝。二是糧食適度規模經營補貼。補貼對象為50畝以上糧食作物(我省限定為水稻)的適度規模生產經營者,包括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四類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以種植水稻的耕地面積為補貼依據。重點支持50—300畝的新型經營主體。主要對糧食烘干、工廠化育秧、機防等全程機械化薄弱環節設備購置進行適當補貼,補貼額度不超過設備總價的50%(包含農機購置補貼);同時,對獲得有機食品認證的大米品牌給予一次性補貼,補貼額度不超過15萬元,且每個品牌不得重復補貼。
附:致全省農民朋友的公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