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其實從圍棋的角度可以說的比較簡明,即使你對圍棋沒什么了解。圍棋有首著名的詩,是清代國手施襄夏的自提詩:弗思而應誠多敗,信手頻揮更鮮謀,不向靜中參妙理,縱然穎悟也虛浮。也就是說光憑著直覺隨便走棋,顧此失彼而導致失敗的屢見不鮮,我們可敬的施襄夏同學棋力已近巔峰仍然要不時提醒自己 “向靜中參妙理”。這首詩和諸葛亮老兄那個“非寧靜無以致遠”有一定的共通之處,這一點估計大家也都看出來了。看了古人的話,在聽聽現代人的想法,目前我國國際比賽成績最好的古力九段同學說過:感覺一秒,計算十分。 你看即使是以快棋聞名的古力對于直覺的棋也要進行相當的思考進行驗證。現在來說說直覺和邏輯分析的關系,我覺得直覺是實力以及過去積淀的一種集中體現,這一點很明顯比如說我是個業余五段,常常面對普通的業余四段或者以下的棋友只靠直覺就能贏了。但是靠直覺下出來的棋肯定是不能反映人的真實實力,我覺得只能反映不到四成功力。下面推廣一下,擴展到更廣義的邏輯和直覺的探討吧:邏輯本身在我看來就是一個框架,一具骨骼,不同的人邏輯體系中最重要的得失判斷標準都是不一樣的吧,比如有的人推導到雙贏就認為成功,有的人非要推算到獨霸才判定是好。另外通過邏輯的推導習慣的不同,另外骨骼還要血肉也就是經驗來填充,比如說你要解決人際問題非得要過去經驗上對參與者有形象的認識才能靠邏輯走下去。光靠邏輯走是死路一條。---------------------------------------同意那句——直覺決定方向,邏輯決定架構
很多時候我們在需要做決定的一瞬間心里已經有了答案(直覺),而直覺的來源或許是長時間的進化演繹的結果,其實也就是經驗的積累,在做出決定或選擇之后潛意識里我們才會運用邏輯去論證自己的決定(選擇,觀點等)是正確的,我們往往會選取有利于自己的例證,或者將事例往偏向自己的一方解釋。最后我們得出一個自認為“理性”的答案。
回答一下問題,邏輯思維可以讓你理性處理事情,能夠說服自己也能說服他人。但直覺判斷往往告訴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雖然這種渴望未必是正確的。
-----------------------------------------
往小的說,直覺不過一種經驗性的邏輯,至少大部分來自經驗;往大的說,邏輯不過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直覺,放在宇宙大環境下,它會顯得狹隘而渺小。
------------------------------------------
邏輯思維好比數學里的加減乘除
直覺就好比數學里的公式
-------------------------------------------
輯很安全,按部就班不容易出錯,但當邏輯思考量到達一定數量級會比較累贅降低了效率。
而直覺相對安全性低,不能保證正確,但效率更高。你會一拍腦袋說:原來可以這樣啊!!!
直覺的正確往往建立在長期的邏輯思維之上。比如一個善戰的將軍往往發出奇襲,比如觸屏設備的體驗比鍵盤好( 游戲和信息攝取 )。
兩者的好壞取決于當前情況。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