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報2014年05月13日 星期二 c2
焦裕祿同志雖已去世半個世紀(jì),但一直活在人民心中,他不僅留下了一世英名,更為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lǐng)導(dǎo)干部提供了一面鏡子。
心里永遠(yuǎn)裝著老百姓,一切發(fā)展為了老百姓。這是焦裕祿精神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無論是“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懷,還是“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的務(wù)實作風(fēng);無論是“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奮斗精神,還是“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無不詮釋著為人民服務(wù)的宗旨。
以焦裕祿精神為鏡,就是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沒有一種根基比扎根人民更堅實,沒有一種力量比群眾更強大,沒有一種執(zhí)政資源比贏得民意更珍貴。如果心里沒有群眾,和群眾離心離德,與群眾爭利,如果政府說話沒人聽信,再大的好事,就是干部喊破嗓子,群眾也會百呼不應(yīng)的。
每個黨員干部要站穩(wěn)群眾立場,做到四個不能忘:我們都是來自人民群眾,不能忘本;我們都靠人民群眾供養(yǎng),不能忘恩;我們都離不開人民群眾支持,不能忘情;我們的權(quán)利是人民群眾賦予的,不能忘責(zé)。串串群眾門、干干群眾活、拉拉群眾手,面對面溝通交流、心向心傾聽呼聲,親身感受群眾冷暖喜憂,感知群眾所盼所愿,真正弄清群眾在干什么,想什么,盼什么,有什么困難,有什么憧憬希望。只有這樣,工作才能有針對性,決策部署才能和群眾所想所盼所需合拍,才能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
賈富平(汾西縣非稅收入征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