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四大名樓自古以來都是文人墨客集中地,以四大名樓為題的詩詞歌賦更是數不勝數,今天就帶大家來盤點一下四大名樓留下的詩歌歌賦!喜歡詩詞、歷史記得關注我
滕王閣
滕王閣歷史上留下詩詞文共計43首,其中唐朝8首詩;一篇序宋朝32篇詩詞;元朝一篇;明朝一篇。滕王閣詩篇以初唐四杰王勃的《滕王閣序》獨領風騷,張九齡、白居易、杜牧、蘇軾、王安石、朱熹、黃庭堅、辛棄疾、李清照、文天祥、湯顯祖這些文化大家們留下的美文。上一篇文章中國四大名樓,千古流傳四大名篇——唐宋文詩巔峰之作咱們已經寫過王勃的《滕王閣序》并詩了,今天就不在列舉了。就看看其他大家留下的作品
杜牧
檣似鄧林江拍天,越香巴錦萬千千。
滕王閣上柘枝鼓,徐孺亭西鐵軸船。
八部元侯非不貴,萬人師長豈無權。
要君嚴重疏歡樂,猶有河湟可下鞭。
黃庭堅
我老倦多故,心期馬少游。
愿為春眠蠶,吐絲自綢繆。
翩翩魏公子,閱世無全牛。
吹噓鼓萬物,領袖傾九流。
昨來懷白璧,往撼西諸侯。
中丞文武將,良非衛霍侔。
誓開河源地,畫作禹貢州。
壯士捐軀死,鯨鯢尚吞舟。
客心無一寸,草食隨百憂。
故人道舊語,末路非前籌。
重來滕王閣,楓葉江上秋。
章子飽徑術,賦詩如曹劉。
太學得虛名,權勢殊未尤。
禍機發無妄,對吏抵搶頭。
遇逢椎鼓赦,帝澤萬邦休。
章江三年拘,解裝買莫愁。
麗姬泣又悔,生故難豫謀。
邂逅識面晚,困窮理相收。
夜語倒樽酒,參旌偃風旒。
兩公但取醉,古今共高丘。
[唐] 白居易
翠幕紅筵高在云,歌鐘一曲萬家聞。
路人指點滕王閣,看送忠州白使君。
[宋] 陸游
磊落人為磊落州,滕王閣望越王樓。
欲憑夢去直虛語,賴有詩來寬旅愁。
我老一官書紙尾,君行千騎試遨頭。
遙知小寄平生快,春酒如川炙萬牛。
[宋] 蘇轍
滕王閣在誰攜手,徐孺湖寬可放情。
楚客解書南國恨,秦箏助發上林鶯。
系匏獨負杯中物,擁鼻和逢洛下生。
問得長須添夢想,蓬窗燈火達天明。
[宋] 歐陽修
西江之水何悠哉,經歷灨石險且回。
余波拗怒猶涵澹,奔濤擊浪常喧豗。
有時夜上滕王閣,月照凈練無纖埃。
楊闌左里在其北,無風浪起傳古來。
老蛟深處厭窟穴,蛇身微行見者猜。
呼龍瀝酒未及祝,五色粲爛高崔嵬。
忽然遠引千丈去,百里水面中分開。
收蹤滅跡莫知處,但有雨雹隨風雷。
千奇萬變聊一戲,豈顧溺死為可哀。
輕人之命若螻螘,不止山岳將傾頹。
此外魚蝦何足道,厭飫但覺腥盤杯。
壯哉豈不快耳目,胡為守此空墻隈。
陶盆斗水仍下漏,四岸久雨生莓苔。
游魚撥撥不盈寸,泥潛日炙愁暴鰓。
魚誠不幸此局促,我能決去反徘徊。
[宋] 賈宜
滕王閣畔斗星傍,此處幽人構草堂。
鶴散窗含松島露,客來衣帶橘洲香。
詔旌門第殊恩沛,教被鄉閭益訟藏。
小圃花時三徑雪,朝昏誰共對琴觴。
[明] 汪廣洋
朝發庾公樓,夕扣滕王閣。
長歌奮激烈,清風蕩寥廓。
張帆江水秋,伐鼓關月落。
予亦將遠游,明當造黃鶴。
[宋] 梅堯臣
五月江南行,南風江惡溯。
乘潮雖有信,不過湓城去。
船經香爐峰,峰前須暫住。
三年少尹勞,始得看瀑布。
到官未必閑,舉察憂財賦。
回思廬山傍,塵土已生慮。
尚存滕王閣,無忘一登顧。
另外還有其他詩人的詩作就不做一一列舉了
黃鶴樓
黃鶴樓的詩詞數量就相當驚人了,多達121首詩詞。其中七絕以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為最,七律則是以崔顥的《黃鶴樓》為千古名篇。兩者文體相近而不相同,因此不做特別比較。除了他們兩人還有還有其他文人墨客所留文章:唐朝詩句23首、宋朝詩詞75首、元朝詩句12首、明朝詩句10首、還有一首詩毛澤東主席所做。今天給大家帶來比較經典的詩句
[唐]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唐]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宋] 陸游
手把仙人綠玉枝,吾行忽及早秋期。
蒼龍闕角歸何晚,黃鶴樓中醉不知。
江漢交流波渺渺,晉唐遺跡草離離。
平生最喜聽長笛,裂石穿云何處吹?
[宋] 劉過
黃鶴樓前識楚卿。彩云重疊擁娉婷。席間談笑覺風生。標格勝如張好好,情懷濃似薛瓊瓊。半簾花月聽彈箏。
[現代] 毛澤東
茫茫九派流中國,
沉沉一線穿南北。
煙雨莽蒼蒼,
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
剩有游人處。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唐] 李白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宋] 蘇軾
黃鶴樓前月滿川,抱關老卒饑不眠。
夜聞三人笑語言,羽衣著屐響空山。
非鬼非人意其仙,石扉三叩聲清圓。
洞中鏗鈜落門關,縹緲入石如飛煙。
雞鳴月落風馭還,迎拜稽首愿執鞭。
汝非其人骨腥膻,黃金乞得重莫肩。
持歸包裹敝席氈,夜穿茅屋光射天。
里閭來觀已變遷,似石非石鉛非鉛。
或取而有眾忿喧,訟歸有司今幾年。
無功暴得喜欲顛,神人戲汝真可憐。
愿君為考然不然,此語可信馮公傳。
[宋] 張顒
崔顥題詩在上頭,登臨何必更冥搜。
樓前黃鶴不重見,檻外長江空自流。
萬頃煙云連夢澤,一川風景借西州。
[元] 王冕
先生讀書不閉戶,坐閱鴻□窺太古。
衣冠瀟灑武前修,禮樂從容出東魯。
文章光焰駕李杜,李杜后來稱獨步。
談辯風生四座春,胸中別有天臺賦。
相逢抵掌不露機,卻說少年騎馬時。
春光淡沱隨所之,好山好山多賦詩。
轉首東風吹馬耳,猶記松陰調綠綺。
杖藜不憚步行遲,孰謂畫圖無乃是?
我生山野無所謀,白日灌園夜飯牛。
安得先生與之游?買酒共上黃鶴樓。
[明] 方孝孺
我昔奉敕辭金闕,西下巴川持使節。
仙槎二月出龍河,萬里春風掉晴雪。
吳江茫茫入杳冥,棹歌初過蛾眉亭。
錦袍不見李供奉,白云遮斷三山青。
煙蕪漲綠知何地,白鳥雙雙沒淮樹。
片帆風滿疾如飛,矯首驚看溯流去。
大孤小孤橫雪波,匡廬五老青嵯峨。
九江秀色嘆奇絕,半空飛瀑懸銀河。
推篷竟日閑吟倚,瞬息舟移洞庭水。
君山如黛壓中流,十二煙鬟鏡光里。
好山遠自峨眉來,瀟湘練明天際開。
疑峰九點落空翠,重華孤墳安在哉?
武昌地轉多遺跡,隔岸鳥鳴瞻赤壁。
煙焰旌旗魏武兵,綸巾羽扇周郎策。
扶醉曾登黃鶴樓,漢陽城對鸚鵡洲。
即從鄂渚棹明月,溯流直上窺荊州。
夷陵山勢多重疊,楚樹蠻云遠相接。
欲向夔城入錦城,還于巴峽穿巫峽。
神女峰前路欲迷,瞿塘滟滪聞猿啼。
五溪越盡見雪嶺,但見青天鳥道低。
萬里橋西看立馬,足跡經游半天下。
愧無草檄擬相如,笑擲橐金輕陸賈。
今年詔許臨丹丘,夢中往往驚羈愁。
江山誰寫入圖畫,眼中歷歷如經游。
岸巾一覽發長嘯,滿襟爽氣高堂秋。
詩詞有很多,小編不一一羅列了只是選取各朝代的一些代表作。請大家欣賞。
岳陽樓的詩句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岳陽樓最出名的文章是宋朝范仲淹所寫的《岳陽樓記》。但是范仲淹做岳陽樓記并沒有登臨岳陽樓。只是好友滕子京想讓他寫個文章,于是范仲淹就寫了一篇記。然后就再也沒有人能夠超過范仲淹了。關于岳陽樓的詩句多達99首。其中唐朝詩17篇、宋朝68篇、元明各5篇,現代人詩作兩篇。
[唐]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唐]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宋] 黃庭堅
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出瞿塘滟滪關。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
滿川風雨獨憑欄,綰結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里看青山。
[唐] 李商隱
欲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陽樓。
可憐萬里堪乘興,枉是蛟龍解覆舟。
[唐] 元稹
岳陽樓上日銜窗,影到深潭赤玉幢。
悵望殘春萬般意,滿欞湖水入西江。
[現代] 老舍
昨別秦皇島,今上岳陽樓;
湖光八百里,風色近中秋。
魚米榮公社,云波歌壯游;
憑欄欣北望,日夜大江流。
[宋] 張埴
臨風把酒此何時,白首登臨亦暮遲。
一片湖光寒日里,品題都是北來詩。
[宋] 麻溫其
湖邊景物屬秋天,樓上風光似去年。
仙侶緱生留福地,湘娥帝子寄哀弦。
云門自統軒臺外,木葉偏飛楚客前。
極目江山何處是,一帆萬里信歸船。
[宋] 陸游
身如病鶴短翅翎,雨雪飄灑號沙汀。
天風忽吹不得住,東下巴峽泛洞庭。
軒皇張樂雖已矣,此地至今朝百靈。
雄樓岌嶪鎮吳楚,我來舉手捫天星。
帆檣才放已隱隱,云氣亂入何冥冥。
黿鼉出沒蛟鱷橫,浪花遮盡君山青。
黃衫仙翁喜無恙,袖劍近到城南亭。
眼前俗子敗人意,安得與翁同醉醒。
鸛雀樓
中國歷史四大名樓當中鸛雀樓當屬最可惜的一個,在唐朝時期,鸛雀樓的名聲相較于其他三個可以說是遠在其上。可惜到了唐朝之后,鸛雀樓遭逢連年戰火,更是在宋朝末年被毀。北宋末年被毀之后,元、明、清都沒有對鸛雀樓重建,再加上黃河水道波動,以至于最后連舊址都失去。因此鸛雀樓的名聲相較于其他三個稍微不足。但是這并不影響鸛雀樓在唐代的地位。鸛雀樓詩作以唐代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最佳。鸛雀樓留下詩篇共計十一篇,其中唐代9篇,金代2篇。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唐] 暢當
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
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
[唐] 耿湋
久客心常醉,高樓日漸低。黃河經海內,華岳鎮關西。
去遠千帆小,來遲獨鳥迷。終年不得意,空覺負東溪。
[唐] 李益
鸛雀樓西百尺檣,汀洲云樹共茫茫。漢家蕭鼓空流水,
魏國山河半夕陽。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一日即為長。
風煙并起思歸望,遠目非春亦自傷。
[唐] 司馬扎
樓中見千里,樓影入通津。煙樹遙分陜,山河曲向秦。
興亡留白日,今古共紅塵。鸛雀飛何處,城隅草自春。
[唐] 張喬
高樓懷古動悲歌,鸛雀今無野燕過。樹隔五陵秋色早,
水連三晉夕陽多。漁人遺火成寒燒,牧笛吹風起夜波。
十載重來值搖落,天涯歸計欲如何。
[金] 段成己
點檢花枝,風雨外、雪堆瓊矗。春去也、朱絲弦斷,鸞膠難續。眼底光陰容可惜,舊游回首尋無跡。對青山、一餉倚枯藤,灘聲急。人已老,身猶客。家在邇,歸猶隔。縱語音如舊,形容非昔。芳草綿綿隨意綠,平波渺渺傷心碧。到愁來、惟覺酒杯寬,人間窄。
[唐] 馬戴
堯女樓西望,人懷太古時。
海波通禹鑿,山木閉虞祠。
鳥道殘虹掛,龍潭返照移。
行云如可馭,萬里赴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