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人類一直都幻想著能夠發明一種不需要能量就可以對外做功的機器,我們稱這種機器為永動機。人類為了發明永動機,嘗試了各種方法,但是都沒有成功。后來,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才發現在現實中根本不可能存在所謂的“永動機”,因為自然界的任何物體都遵守愛因斯坦提出的質能守恒定律,而“永動機”則明顯違背了質能守恒定律,所以不僅在地球上,在太陽系 銀河系甚至整個宇宙中都不可能存在真正意義上的永動機。
我們都知道,地球至今已經誕生超過46億年,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它就一直圍繞太陽旋轉,自己也在不斷地進行自轉。換句話說,地球已經持續轉動了46億年,按照質能守恒定律,地球運動了這么久,早該停下來了,然而它卻依然在旋轉,且沒有出現停下來的跡象。
好奇的小伙伴們不禁提出質疑:難道地球是一個違背質能守恒定律的“永動機”?又或者說在地球的背后有一股神秘力量在暗中一直推著地球旋轉?
要弄清楚地球為什么一直旋轉不停,我們不妨先將該問題拆分成3個小問題,即地球旋轉的動力源來自哪里?地球獲得初始旋轉動力后,為何能保持旋轉?地球到底還能保持旋轉多久?針對這3個小問題,我們接著往下分析。
地球旋轉的動力源來自哪里?
看過宇宙起源的小伙伴們,相信都知道,在太陽形成之前,太陽系周圍是存在大片星云的,這片星云在某個時間點時,突然發生引力坍塌,于是就形成了初始的太陽,由于角動量守恒的原因,太陽跟隨著宇宙起源時旋轉中的星云一起旋轉起來。
在太陽形成后,周圍的星云在太陽強大引力的作用下,開始圍繞著太陽進行公轉,同時,太陽拋出去的星云和周圍的星云發生碰撞,使這些星云也產生了角速度和角動量,于是這些星云就形成了行星,比如 地球,此時的地球,便開始有了圍繞太陽旋轉的動力。
在地球形成之后,周圍還存在很多的小行星或者隕石,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這些小行星或隕石慢慢地撞向地球,因為這些撞擊,使得地球開始慢慢獲得了穩定的自轉速度。
看完以上內容,我們知道了地球的公轉動力源自太陽,而產生的自轉動力則來自兩部分,一部分來源于太陽拋出的星云物質,另一部分則來自于周圍的小行星撞擊產生的勢能轉化而來的。
地球獲得初始旋轉動力后,為何能一直保持旋轉?
按理來說地球旋轉一段時間之后會開始慢慢做減速運動,最終慢慢地停止旋轉,但它卻沒有。聰明的小伙伴們可能已經想到了,這是因為地球所處的太空是一個接近真空的空間,而太空中是沒有摩擦力和阻力的,在這樣理想的空間中,只要給地球一定的初始旋轉動力后,它就可以一直做勻速運動,從而保持旋轉。

地球到底還能保持旋轉多久?
看過之前的文章的小伙伴,相信已經知道,地球旋轉的速度并非一成不變的,其實它一直在做減速運動,至于還會保持旋轉多久,我們接著往下看。
我們知道,在地球的旁邊,有一顆天然的衛星,月球,它自誕生時,一直圍繞著地球在旋轉,因此,讓地球產生了潮汐作用(當然,太陽也會對地球產生潮汐作用,只不過太陽距離地球很遠,它對地球的潮汐作用只有月球的1/6)。

根據科學家研究,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自轉的速度達到每4個小時就轉一周,后來在月球和太陽潮汐作用的影響下,自轉速度逐漸降下來,現在變成轉一周需要24個小時。
當然,月球和太陽依然在對地球產生潮汐作用,也就是它們一直在減緩地球的自轉速度,大概每100年就會讓地球自轉速度減慢1-2毫秒,如此算下來,可能到太陽毀滅的那一天,地球也沒有因此而完全停止自轉。

對于地球自轉的研究,一直都吸引著眾多的科學家,以目前我們人類的科技發展速度,相信很快我們會對地球了解得更深,更有能力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好了,文章到這里就結束了,如果喜歡的話,歡迎在文章下方點贊 評論和轉發,同時點擊關注,咱們下期再見。
那么,小伙伴們認為地球旋轉的動力還源自哪里?請在文章下方的評論區發表你的看法吧。
注: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