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是由子宮平滑肌組織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腫瘤。常見的表現有子宮出血、疼痛、腹部包塊、鄰近器官的壓迫癥狀、白帶增多、貧血和心臟功能障礙等。一部分患者并無癥狀,常在婦科普查時才發現患有子宮肌瘤。子宮肌瘤為最常見的婦科良性腫瘤,多見于30-50歲,根據肌瘤所在子宮肌壁的部位不同可分為壁間、漿膜下、粘膜下及闊韌帶內肌瘤。
治療:
如果肌瘤較小,無癥狀,也無并發癥及變性者,一般不需要治療。尤其是接近絕經年齡者,因絕經后雌激素水平低落,肌瘤即自然萎縮或消失,只需定期(3~6個月)復查即可。如復查發現肌瘤增大或癥狀明顯時,再考慮進一步治療。
二、手術治療:
(一)子宮切除術,適用于子宮>3個月妊娠子宮大小、肌瘤雖不大但癥狀明顯,或肌瘤增長快不能排除惡性者;
(二)肌瘤剝除術:適用于35歲以下、未婚、或未生育患者;
三、藥物治療:用于肌瘤較小、癥狀不著,近絕經期或全身情況不能耐受手術者。
(一)甲基睪丸素,丙酸睪丸酮;
(二)孕激素類。①炔諾酮,用于要求生育的患者;②甲孕酮、甲地孕酮、炔諾酮,任選其中之一;③促黃體生成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
預防:
患有子宮肌瘤者,應定期檢查,如3~6個月作一次B超或婦科檢查。如果年齡較大的婦女,肌瘤在短期內迅速增大或絕經后又有陰道流血應警惕是否發生肉瘤變性。月經過多者應積極糾正貧血,預防貧血性心臟病、心肌退行性病變的發生。
藥物治療子宮肌瘤 :
子宮肌瘤是婦科常見的盆腔良性腫瘤。據統計,35歲以上婦女每5人中大約就有1人患子宮肌瘤。在治療上,醫生根據病員年齡、肌瘤大小、經量多少、生育情況等因素來決定采用手術治療或非手術治療(中藥、西藥、中西藥物結合或觀察)。患者一般都希望能找到不用開刀的有效療法。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呢?答案是肯定的。
49歲的黃女士3年前發現子宮肌瘤,至去年底經B超檢查已增大到51×53×59mm大小。3年來伴有經量多、月經周期紊亂、貧血;平時頭昏、乏力、打不起精神。用過丙酸睪丸酮、三苯氧胺,效果不明顯。有醫生建議手術,黃女士不愿手術,前來筆者處就診。經米非司酮治療3個月,B超復查,子宮肌瘤體積已縮小一半。病員面色紅潤,貧血癥狀改善,紅血球、血色素恢復正常。黃女士在萬分高興之余,不禁要問,為什么米非司酮有這么良好的療效呢?
這還得由子宮肌瘤的發病機理談起。既往認為子宮肌瘤的發生和雌激素有關,因而用雄激素丙酸睪丸酮治療,予以對抗;或用雌激素受體阻滯劑三苯氧胺來減少雌激素對子宮肌瘤的作用,但這些藥物效果并不盡如人意。1983年Filicori創用GnRH-a(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治療子宮肌瘤。其機理是通過一系列藥理連鎖作用,造成性腺功能低下(其低雌激素環境類似藥物性切除卵巢),及子宮和肌瘤血流量減少,最后使肌瘤縮小。此藥縮小子宮肌瘤作用明顯,是以往藥物難以比擬的。但由于此藥價格貴,且需每日肌肉注射,治療期長達3-6個月,限制了其廣泛使用。近些年來,隨著醫學科學的飛速發展,認為子宮肌瘤的發生和孕激素也有關。根據這一機理,1993年Murphy首先把孕激素受體阻滯劑Ru486(國內藥名米非司酮)用于治療子宮肌瘤,以阻斷孕激素對子宮肌瘤的作用,取得了滿意效果。據最近文獻報道,米非司酮和GnRH-a比較,其縮小子宮肌瘤的療效相仿,但其副反應輕且發生率低,停藥后子宮肌瘤復發率也較后者低。此藥為片劑,每日口服1次即可,價格也低廉,這些優點使此藥易于為病員接受,易于推廣。
臨床上采用此藥表明,用藥后肌瘤都有不同程度縮小,貧血癥狀消失,紅血球、血色素指標均恢復正常。此藥治療子宮肌瘤特別適用于下列兩種情況:第一種,更年期婦女患子宮肌瘤者,用藥后可縮小子宮肌瘤,有些專家認為尚有提早進入絕經期的作用。對同時伴有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者更可說是一藥三得,用藥后絕大多數病員當月就停經,使出血止住(療程結束后,一般在六周內恢復月經)。第二種,患巨大子宮肌瘤伴嚴重貧血者,手術前用此藥使肌瘤縮小,易于子宮手術切除,減少術中出血,從而可使手術中不輸血或少輸血。對不孕原因系子宮肌瘤引起者,用藥后使肌瘤縮小,可作單純子宮肌瘤剔出術,保留子宮,為生育創造條件。
自米非司酮用于治療子宮肌瘤以來,有相當一部分病員免去了手術之苦,但此藥必須在有經驗的專科醫師指導下選擇使用。在臨床應用中必須嚴格、仔細地掌握其適應癥及禁忌癥。伴有哮喘,心絞痛、潰瘍性結腸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等病情者禁用。
子宮肌瘤 :
本病是一種好發于中年婦女的生殖系統疾病,且是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子宮肌瘤最主要的癥狀是月經增多、經期延長、月經周期縮短。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疾病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好發于中年婦女。這種腫瘤相對于惡性腫瘤來說,生長很緩慢,不會擴散和危及生命。有的子宮肌瘤幾年內可能會長到柚子那么大,有的則在很多年以后,仍然只有青豆那么大。
子宮肌瘤根據生長的部位可以分為三種:
①子宮粘膜下肌瘤:肌瘤向官腔內突出,表面僅為一層子宮內膜覆蓋,約占肌瘤總數的10%左右;
②子宮肌壁間肌瘤:肌瘤生長在于宮肌壁中,周圍是肌肉包圍,占肌瘤總數的60一70%;
③子宮漿膜下肌瘤:肌瘤生長大部分突出于子宮漿膜面,約占肌瘤的20一30%。
子宮肌瘤最主要的癥狀是月經增多、經期延長、月經周期縮短引起月經增多的主要是粘膜下及肌壁間肌瘤,而漿膜下肌瘤對月經影響較小。所以,漿膜下肌瘤可以長得很大而元其他癥狀,患者常常因觸摸到腹部包塊而來就診。
因肌瘤生長部位及大小不同,還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壓迫癥狀,如壓迫膀肌,出現尿頻、尿急;壓迫直腸,造成排尿困難。漿膜下肌瘤蒂扭轉時,可引起劇烈腹痛,這種情況下,常需要做手術切除肌瘤肌瘤使子官腔面積增大,子宮內膜腺體分泌增多,可出現白帶增多如伴有感染則可出現膿性白帶。據調查,大約25%一35%的肌瘤患者可能會出現不孕。
子宮肌瘤的家庭防治 ,治療子宮肌瘤的家用妙方:
(1)按醫生處方,口服子宮肌瘤散,每日3次,每次15克。連服三個月觀察療效。
(2)取王不留行100克、夏枯草、生牡蠣、蘇子各30克,水煎服,每日或隔日1劑,30劑為一療程。
(3)如果月經較多,可在醫生指導下,肌肉注射丙酸睪丸酮25毫克,每周兩次,共治療8次。
患子宮肌瘡后應注意:
(1)防止過度疲勞,經期尤須注意休息。
(2)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食品。
(3)保持外陰清潔、干燥,內褲宜寬大。若白帶過多,應注意隨時沖洗外陰。
(4)確診為子宮肌瘤后,應每月到醫院檢查:次。如肌瘤增大緩慢或未曾增大,可半年復查1次;如增大明顯,則應考慮手術治療,以免嚴重出血或壓迫腹腔臟器。
(5)避免再次懷孕。患子宮肌瘤的婦女在做人工流產后,子宮恢復差,常會引起長時間出血或慢性生殖器炎癥。
(6)如果月經量過多,要多吃富含鐵質的食物,以防缺鐵性貧血。
(7)不要額外攝取雌激素,絕經以后尤應注意,以免子宮肌瘤長大。
(8)需要保留生育能力而又必須手術治療的,可采用肌瘤挖除術。
一種治療子宮肌瘤的新方法——子宮動脈栓塞術 (文章來源: 婦女健康之友專欄醫生孫冰文 )
子宮肌瘤是生育年齡婦女常見的良性腫瘤,發病率高達20%。常見癥狀是月經過多,過頻,經期延長,導致貧血,體質下降。特別是黏膜下肌瘤最容易引起出血,感染等。肌瘤過大還會引起盆腔壓迫癥狀。
治療子宮肌瘤的傳統方法包括子宮切除術,肌瘤剔除術,肌瘤溶解,冷凍和激素治療。子宮切除術創傷性較大,且使患者失去生育能力。肌瘤剔除術也有同樣的問題,而且術后復發率達20~25%,肌瘤溶解,冷凍治療雖然可保留子宮,但需要剖腹或腹腔鏡。激素治療雖可控制出血,但長期應用副作用大,可引起內分泌紊亂。
近幾年出現了一種新的治療子宮肌瘤的方法子宮動脈栓塞術(Uterine arterial embolization 簡稱 UAE)。子宮動脈栓塞術原本用于治療急性子宮出血,1995年首次用于治療子宮肌瘤,由于UAE方法較簡單,創傷小,不影響其它治療,應用前景廣。其主要原理是:動脈造影顯示子宮肌瘤患者的子宮動脈明顯增粗,肌瘤越大,動脈越粗,血管也更豐富。子宮肌瘤的局部血液供應主要來自左右子宮動脈,雙側子宮動脈供血約占93%。通過放射介入療法,經皮做股動脈穿刺,可直接將動脈導管插至子宮動脈,并注入一種永久性的栓塞微粒,阻斷子宮肌瘤的血液供應,使其發生缺血改變而逐漸萎縮,甚至完全消失,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子宮動脈栓塞術近期療效顯著,自1998年統計在世界范圍內總有效率達90%,腫瘤體積縮小達50%,因開展時間短,隨訪有限,遠期效果尚待觀察。UAE的適應癥基本于手術相同。
此療法的主要優點有:
(1)療效優良,特別是對出血癥狀為主者療效較好,栓塞后腫瘤明顯縮小且保持穩定。
(2)與手術相比,UAE創傷性小,技術操作簡單,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可接受性高于手術。
(3)UAE可保留子宮功能和正常子宮生育能力。
(4)UAE后不影響其它治療,換而言之,即使栓塞失敗,患者也可接受其它治療。因此子宮動脈栓塞術是一種創傷小,簡便易行,療效穩定,具有廣闊前景的新療法。
子宮肌瘤手術后的恢復:
假若現在還不到一個月最好不要做劇烈運動,一個月后再逐漸增加活動量。若是開腹手術則更應該最好半年后再做動作較大的運動。宮肌瘤手術后,子宮完全恢復需要大概6個月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