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林錯,是西藏第一大湖泊及中國第二大咸水湖,色林錯是青藏高原形成過程中產(chǎn)生一個
構造湖,亦為大型深水湖,湖心區(qū)水深在30米以上,透明度7-8,礦化度18.3-18.8克/升。每到夏季,湖中小島上就棲息著各種各樣的候鳥。截至2014年6月,色林錯面積已達2391平方公里,比納木錯多出369平方公里,成為中國第二大咸水湖。湖面海拔4530米,最深處超過33米。
昂拉仁錯
仲巴縣境內(nèi)內(nèi)陸湖泊,屬微咸水湖。地處岡底斯山脈北麓,為構造凹陷湖。湖水以冰雪融水補給,入湖河流有阿毛藏布、甲布日阿藏布和峻藏布,集水面積12 810平方千米。湖面海拔4 689米,湖長56.6千米,平均寬度9.9千米,最大寬度17.9千米,面積56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3米,蓄水量102.6億立方米,昂拉仁錯湖面變化的每個時期內(nèi), 在氣溫持續(xù)升高、蒸發(fā)量和降水量差值的變化主要調(diào)控了湖泊面積的變化;
八松錯是西藏的一個
冰川堰塞湖,
尼洋曲流域的大湖之一。位于(北緯30°01,東經(jīng)94°00)處,
念青唐古拉山南麓,
川藏公路以北,
林芝地區(qū)工布江達縣巴河鎮(zhèn)境內(nèi)。湖面海拔3460米,東西長13公里,南北寬約2公里,面積約26平方公里,最大水深60米。四面高山環(huán)繞,湖體坐落在由扎拉弄巴冰川和鐘錯弄巴冰川相匯而塑造成的“U”型槽谷中,由
終磧壟堵塞而形成。AAAA級風景區(qū),
班戈錯
藏北羌塘高原南部內(nèi)陸湖泊,鹽湖。位于北緯31°42'~31°45',東經(jīng)89°29'~89°5'。由3個小湖組成,分布在岡底斯山脈北麓
色林錯—倫坡拉新生代斷陷盆地內(nèi),湖面海拔4522米,
面積共54平方公里。據(jù)其同相距僅10公里的色林錯東岸高出湖面約130米的崗狀地的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湖相沉積物(略為膠結的砂礫層與粘土層)推斷,班戈錯乃晚更新世以后隨氣候變干,湖水枯縮而從
古色林錯大湖中分離出來的。
格仁錯位于
西藏那曲地區(qū)申扎縣境內(nèi),地處申扎縣西部,
岡底斯山北麓,康巴多欽山南麓,湖面海拔4650米,面積475.9平方公里。湖泊形狀呈東北-西南走向的長條狀。湖水主要依靠東南岸入湖的申扎臧布和西南岸入湖的巴汝臧布補給,湖水經(jīng)西北部的加蝦臧布注入孜桂錯。湖區(qū)屬高寒草原半干旱氣候,年均降水量200~300毫米左右,年均氣溫0℃。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