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小麥:
是指春節過后播種的,8、9月份收獲的,主要分布在長城以北。
春小麥的抗旱能力極強,株矮穗大,生長期短,適于春天播種,但不如冬小麥粉好吃。
春小麥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種的,因為冬季太冷,不能播種,所以在開春后才種,稱為春小麥;冬小麥是稍暖的地方種的,冬季播種夏季收,比如我國東北就是春小麥,華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麥。
冬小麥:
是指在9、10 月份播種,次年4、5月份收獲的,主要分布在長城以南。冬小麥在生長過程中抗寒的能力極強,其幼苗能夠過冬,在春天來臨時,幼苗分孽很快,扎蹲長大,冬小麥磨出的粉很好吃。
冬小麥應是秋播春末收獲的。在我國一般以長城為界,以北大體為春小麥,以南則為冬小麥。
與國外的聯系:1.美國中部農業區,有小麥帶和玉米帶,可以認為是一個平躺的“小”字,中間一豎為一根玉米棒(玉米帶),類似于我國的長城,兩旁即為小麥帶,北為春小麥,南是冬小麥;2.澳大利亞的小麥--牧羊帶,因其緯度較低,氣候較為溫暖,因此種植的只能是與我國華北地區類似的冬小麥。
東北平原由于溫度太低,所以不能種冬小麥,成為春小麥的主要分布區;而華北平原則成為冬小麥的一個重要分布區(47%)。
長江中下游地區在3、4月份,由于降水量在450毫米以上,因此不適宜種春小麥。
我國以冬小麥為主。
我國小麥三大產區:
1.北方冬小麥區,主要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北,長城以南,這里冬小麥產量約占全國小麥總產量的56%左右。其中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東、陜西、山西諸省區;
2.南方冬麥區,主要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南。這里是我國水稻主產區,種植冬小麥有利提高復種指數,增加糧食產量。其特點是商品率高。主產區集中在江蘇、四川、安徽、湖北各省。
3.春小麥區,主要分布在長城以北。該區氣溫普遍較低,生產季節短,故以一年一熟為主,主產省區有黑龍江、新疆、甘肅和內蒙古。
補充:
冬麥:9、10月種,次年4、5月收(長城南);春麥:春節后種,8、9月收(長城北).冬麥是可以過冬的,春麥不能. 華北冬麥區,是我國主要冬麥區,播種面積占47%,總產占53%。一般冬麥安全越冬,可供小麥兩熟。黃河以北種在灌溉地上,黃淮平原是旱地麥適宜區. 長江中下游冬麥區,面積占12.3%,總產占45%。3-5月江淮平原光溫水較協調。3-5月降水量大于450mm的地區屬不適宜種麥區。我國的春小麥和冬小麥大致以古長城為界,
長城以北主要種植春小麥,長城以南主要種植冬小麥
華北平原冬小麥播種時期一般為10月上旬,生育期230天左右,第二春季返青,成熟在第二年的5月下旬到6月初,冬小麥是要越冬,所以緯度不能太高,否則會凍死,當地流傳著一句諺語:“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例如澳大利亞的小麥也是在當地的秋季播種,夏季收割
東北平原的小麥則為春小麥,春季(4月中旬)播種,春小麥對光照反應敏感,生育期短,多在90天左右,夏季(7月20左右)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