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不久前發表的一項覆蓋199個國家和地區54萬人群的大規模研究顯示,現在在全世界范圍各國居民的血脂水平多呈下降趨勢,而在我國居民中高血脂已經成為一個普遍存在、且持續升高的問題,這就意味著,許多人都有必要把調脂治療安排到自己的日程上來。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吳平生教授強調,調脂治療的首要目標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而治療策略和控制目標需要因人而異。例如,《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指出,對于已患冠心病或糖尿病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應控制在2.59mmol/l以下,對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應控制在2.07mmol/l以下。該《指南》建議,20歲以上成年人應至少每5年測量1次空腹血脂,40歲以上男性和絕經后女性應每年進行血脂檢測;缺血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應每3個月~6個月測量1次。
低密度脂蛋白:血液里的“壞”膽圖醇
血脂主要包含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兩種成分,主要來源于我們日常吃進的食物以及人體內的合成。膽固醇又可以分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兩種,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壞”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為“好”膽固醇。血脂異常主要是指甘油三酯和“壞”膽固醇的增高,以及“好”膽固醇過低,這是引起冠心病、腦血栓的主要原因。
研究發現,甘油三酯和“壞”膽固醇的增高可以直接導致血管內皮功能損傷。比如“壞”膽固醇被氧化后可以誘導血管內皮的損傷,使內皮細胞變性、壞死和脫落,從而影響血管內皮的功能。血管內皮損傷后,內皮下層組織暴露,血液中增高的“壞”膽固醇等脂質就會通過損傷的內皮進入到血管壁,沉積于血管內皮下,使血管內皮增厚,同時,血小板又可迅速黏附、聚集于受損處,逐漸形成粥樣硬化斑塊。粥樣斑塊又可分為穩定斑塊和不穩定斑塊,穩定斑塊不易破裂,但會逐漸變大,使血管腔變窄,造成心臟、大腦的血液供應減少,從而引起心絞痛、腦供血不足;不穩定斑塊容易發生破裂,斑塊內涌出的物質形成血栓,堵塞住心腦血管,引發急性心肌梗死、腦中風、猝死等。而“好”膽固醇具有一系列抗動脈粥樣硬化的生物學活性,主要包括促進細胞內膽固醇外流、抗炎及抗氧化作用,對動脈血管壁有直接的保護作用,并能促進動脈粥樣斑快的消退,如果水平過低不利于血管健康的保護。
綜合調脂“金三角”
為了有效防止高血脂患者發生心腦血管疾病,醫學專家們提出了綜合調脂的“金三角”方案,所謂“金三角”方案就是他汀類藥物+阿司匹林+通心絡膠囊,三藥合用,可以降脂抗凝、保護血管內皮,防止心腦血管病發生。其中,他汀類藥物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阿司匹林抗凝,通心絡膠囊與他汀類組合可以增強降脂效應,與阿司匹林組合可以增強抗凝、降低血液黏稠度的效果,并能明顯改善阿司匹林抵抗,據統計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有24%的人失效,這就是阿司匹林抵抗,而同服通心絡后,可以繼續讓阿司匹林發揮作用。還有一部分人長期應用阿斯匹林引起胃腸道出血,應用他汀類藥物引起了肝功能異常,這種情況下,單用通心絡膠囊仍可起到較好的調脂效果。通心絡膠囊含有五種獨特的蟲類藥成分,其中的多種酶類、水蛭素等可以清除血管中的“壞”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并能升高“好”膽固醇,對抗凝集的血小板,從而使血流順暢,心腦供血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