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慧教老師講
?
調心修心系列十七
當真正證得三摩地時,身心會有一種激烈的轉變,就像蝴蝶破繭而出。此階段內心已經超越欲界并進入色界,是一種超越物質感官境界的細微心識維度。此種轉變的特征會是一些在很短時間內發生的特種體驗。首先會有一半強風從頭頂觸入身軀,感覺就像是被一種充滿喜悅的能量所遍滿,身心會被一種特殊的輕安所滲透。此時的身軀會感受輕松并已擺脫物質上的障礙,內心也充滿了不可抗拒的歡樂感受。會有一種完全清新以及精神能力已經增加的感覺,內心就像是不受風的影響而安住在那光亮和澄明當中的一盞燈。
證得三摩地之后,可以隨意進入這個境界并可作長時間修而不受干擾,甚至可以不需飲食睡眠而得以生存。在入定時注意力會完全脫離物質感官、散漫念頭以及精神影像,但仍然可以在自選的期限出定。然而煩惱的傾向卻并未完全清除,在某些情況時強烈的情緒仍會涌起。
若緊依佛陀的言教,于此證悟層次的三摩地亦可作為直接觀照真正本性的工具,止滅所有的煩惱情緒,續而達至證悟。
調心修心系列十八
四念住經過出入息念的完整串習,入座者的內心如一臺完美且可用做觀察自己的儀器。講解四念住可運用觀察自身的體驗的串習方法,此四種修法即代表了觀修的核心,四念住如下:
1. 身念住:此內容包含出入息念,了知體驗著長或短的呼吸,注意到它的動作以及給自身帶來的寧靜。同時也是身姿的正念,了知自己坐著、走著、站著或躺著,了知要去哪里以及如何移動。在日常的吃喝拉撒時,依舊充滿覺知;無論是聊天,或沉默不語時,依舊充滿覺知。最終,將清晰的覺知構成身體的一切元素,察覺到一切原本不引人注目的事物,領悟到無常與死亡將至的清晰洞見。
2.受念住:此內容包含了知體驗樂或苦的感覺又或是對情緒的覺知。此類可通過與五種感官或概念、回憶、念頭和精神影像等對境接觸而產生。更加細微的感受也會在內心平靜時生起,例如:像是一種滿足或輕柔懊惱或刺激的感覺。
3.心念住:此內容包含了知有貪之心是有貪之心,而無貪之心是無貪之心。同樣地,會了知憤怒、無明、散亂和專注的出現,也會了知這些狀態的消失,也會了知內心在何時解脫,在何時則不是。
4.法念住:此時表示對一切法的影像或內在之心都會保持正念。它可以是包括感官對境像如聲音、景象、味道、氣味和觸感以及精神對境像如記憶和念頭等的覺知;它也是對此類法像本質是無常、苦(也就是不受控制的意思)和空性之了知。
這些正念的每一種形態都是根據打坐者的專注對境而區分的。透過仔細觀察,打坐者就能夠認清這些不同法像到底是如何生起,如何維持以及最終是如何消逝的。有了對萬法無常的證悟,打坐者也就會想及每一住和念住的內在及內外兩面的顯現基礎。這種方法特地標榜了我們按照這些體驗所開展的關系種類,三摩地修道摘要于《修定圖》,此圖將九住心境用一幅繪有大象、猴子和僧人的繪畫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