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第一節穆阿維葉:阿拉伯世界的凱撒
用很少的文字來說清這段阿拉伯史或伊斯蘭史是不太容易的。先說說四大哈里發。
穆罕默德死后,一共產生了有四位哈里發,這四位哈里發在伊斯蘭教史上被稱為“四大哈里發”,他們一直被各派所承認并尊重,被認為是正統的哈里發。四大哈里發統治時期(632-661),阿拉伯帝國政治和宗教都沒有分裂,是一個完整的阿拉伯帝國。
前兩位是我們介紹過的伯克爾和歐麥爾,歐麥爾被波斯奴隸刺殺后,奧斯曼繼位第三位哈里發。
奧斯曼是位悠游寡斷的老人,加上他用人為親比較嚴重,引發了一些不滿。當時最有利的競爭者是穆罕默德的堂弟阿里(不是書中所說表親)。重要的是阿里還娶了穆罕默德與原配海迪徹所生的女兒法蒂瑪(還記得前面我讓大家記住這個名字嗎),而且穆罕默德生前似乎有過讓阿里繼位的承諾。656年,一群阿里的支持者闖入奧斯曼位于麥地那的住所,其中為首的竟是第一位哈里發伯克爾的兒子,80歲的奧斯曼被殘忍的殺死,成為第一位死于穆斯林之手的哈里發。這一血案引發的仇恨、復仇和分裂一直持續了一千多年,直到現在。奧斯曼死后,阿里繼位,成為第四任哈里發。不過阿里繼位的地方是在伊拉克的庫法。
上節末說到,蘇富揚的兒子穆阿維葉(Muawiyah I),年輕有為,他也是奧斯曼的表親,奧斯曼的死,讓穆阿維葉有了復仇的理由。后來穆阿維葉與阿里發生戰爭,阿里一度獲勝,但狡猾的穆阿維葉用長竿挑起《古蘭經》(表示投降),阿里心軟了,穆阿維葉得以喘息。
661年,阿里沒有死于敵手,卻被自己的部下(分裂出的軍事民主派,哈列哲派)所殺害。至此,四大哈里發時代結束。
同年,穆阿維葉在耶路撒冷稱哈里發,開創了倭瑪亞王朝(也稱伍麥葉王朝),首都定于敘利亞的大馬士革。但麥加方面和伊拉克(庫法)方面都不予承認。穆阿維葉需要用武力去統一。
在耶路撒冷,穆阿維葉繼續對猶太人實行更寬松的政策,又有更多的猶太人回到耶路撒冷,并且可以在圣殿山上祈禱。并且圣殿山上的第一座清真寺開始建了起來(大概現在阿克薩清真寺的位置)。
歷史上看,穆阿維葉是位智慧的統治者,他的名言是“當鞭子夠用時,就不會用劍;當舌頭夠用時就不會用鞭子”。
穆阿維葉不僅重新統一了阿拉伯帝國,還繼續擴張了領土,這時的薩珊波斯早就滅亡了,而拜占庭帝國也輝煌不再,時不常的遭到阿拉伯帝國的襲擾,不過君士坦丁堡的堅固確實不是徒有虛名。
680年,穆阿維葉去世,他的兒子耶齊德(葉齊德)繼位,從此開創了哈里發世襲的先例。阿里的小兒子侯賽因不承認耶齊德的合法性,并被追隨者擁戴為阿里的繼任者,于是耶齊德派人殺了侯賽因,這位先知外孫的頭被砍下送到大馬士革。而侯賽因的死,成為穆斯林什葉派產生的根源。什葉派也稱“阿里派“,多分布在伊朗和伊拉克。☆☆☆
本節后面說到阿卜杜拉.馬利克,放在下節再說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