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鮑德溫二世(小鮑德溫)
1118年,鮑德溫一世死后,他的堂弟(或表弟),埃德薩伯爵小鮑德溫繼位耶路撒冷國王。即鮑德溫二世,或小鮑德溫。
(圖片自網絡)
書的原文是Boldwin II, the Little. 不能翻譯成小鮑德溫二世。所以我感覺這一階段的翻譯變得有些差,似乎與前面不是一個人翻譯的。
小鮑德溫在做埃德薩伯爵時,在與突厥人的戰斗中曾經被俘(被囚禁在摩蘇爾),這在中世紀不是丟人的事,相反還是一種榮譽。他被俘期間,還是坦克雷德做的攝政。
鮑德溫二世是個虔誠的基督徒和稱職的國王,連穆斯林都對他表示贊賞。
鮑德溫二世執政期間,三大騎士團中的兩個在他的扶植下成立或壯大。
一是圣殿騎士團,由法國人領導的九個修士于1119年創立,起初的目的是保護朝圣者。(下圖為圣殿騎士團騎士,自網絡)
鮑德溫二世將他的阿克薩王宮(原來的清真寺)的一部分用來安置圣殿騎士團。圣殿騎士團全名"基督和所羅門圣殿的貧苦騎士團",因阿克薩清真寺原址為所羅門圣殿而得名。圣殿騎士團因其虔誠,深得教皇的喜愛,14世紀時,由于其財富巨大,遭法國國王嫉妒。1307年10月13號星期五,法王腓力四世下令緝拿全部圣殿騎士團成員,很多人被處以火刑。1312年,阿維尼翁教廷的教宗克雷蒙五世攝于腓力四世的壓力,宣布解散圣殿騎士團。電影《達芬奇密碼》中對這段歷史和圣殿騎士團做了充分的演繹。
另外一個就是醫院騎士團,也稱圣約翰騎士團和馬耳他騎士團。成立于1099年,起初的任務是照顧朝圣的病人和受傷的十字軍。他們的標志發展為今天的醫院標示。馬耳他騎士團現在還存在,為聯合國觀察員身份,總部在意大利羅馬。
這是意大利著名畫家卡拉瓦喬筆下的馬耳他騎士團大團長阿羅夫·德·維格納科特,曾為卡拉瓦喬提供過在馬耳他島的保護(攝于盧浮宮)。
三大騎士團的第三個是條頓騎士團,后面應該有機會再介紹。
小鮑德溫允許穆斯林商人進入耶路撒冷,但不許他們過夜。
本節后面提到的艾爾-加齊,是塞爾柱突厥帝國解體后的一個土庫曼人政權,阿爾圖格王朝的埃米爾。1119年,艾爾-加齊在攻擊安條克公國時,十字軍慘敗,所以小鮑德溫帶著“真十字架”(保佑)率軍北上,打敗了艾爾-加齊。但在 1123年,小鮑德溫又被艾爾-加齊的侄子俘獲。
這時的耶路撒冷沒有了國王,法蒂瑪埃及人想趁機奪回耶路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