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的《師說》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不只是簡單的教書匠,還要教授學生為人處事的道理與主動學習得可貴品質。
“傳道”,要求老師言傳身教,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人格品質。對于學生來說,教師影響到學生們的健康成長與發展,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對學生進行激勵、鼓舞,在平時的用自己的良好品質與精神氣質去感化同學,逐漸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形成他們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
“授業”,傳授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這是老師與家長最關心的主題。身為老師,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并采用恰當的方法傳授給學生,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接受、吸收與利用。如果內容有點枯燥,那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教學任務更好的進行下去。
“解惑”,學生通過主動學習提出他們的疑惑,老師要有效地解決知識的困惑。采用恰當的方法調動了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進而發掘培養學生勇于質疑的精神。對他們生活中的問題,也要注意觀察,必要的時候給出自己的建議,使他們很好的走出困惑。在解惑的同時也要意識到,解惑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的人格并使他們自己掌握一定處理問題的能力,在幫助的時候要留有空隙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
一名教師要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還要具備三顆心:“愛心、耐心和責任心。
教師的愛心既包含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又包含著對學生的愛護和關懷。教師的愛心,時時表現為常人無法理解的對學生從心底里深深的理解。教育是心與心的呼應,是愛的共鳴。作為一名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傾注愛心。教育戰線上的許多優秀教師的經驗證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耐心可以表現為一種懷著期望的等待和引導,一種誠懇的幫助。在工作中可能會遇到各種應激情況,有耐心,才能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才能冷靜地處理問題,如果缺乏耐心,恨鐵不成鋼,簡單粗暴,就很難促進學生的轉變。耐心不僅體現在對學生的包容和諒解,還體現在平時堅持不懈的指導和幫助。特別是在學習方面,在短時間內,很難使學生的學習產生質的飛躍,再加上學生的自制力比較差,老師稍一松懈,他們馬上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學習也又退回到原來的狀態。因而老師的耐心,是學生通往知識殿堂的梯子。
責任就是對自己要去做的事情的一種愛。有人說,教書育人是世間一部很大很沉的詞典,而“責任”是這部詞典里最重的一頁。教師是一種特殊的職業,它是項良心活兒,許多工作很難進行準確量化評價。做一名受學生喜愛的老師師,愛心是基礎,但僅有愛心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有高度的工作責任心。責任心是驅使我們干好工作的動力。責任,是一種使命;責任心,是一種使命感,教師的責任心主要體現在教書育人上,體現在教育教學行為的細節上。
總之,只要每位教師能夠有愛心、耐心,責任心去面對工作,面對學生,就沒有過不去的關,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也就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
來源:河北外國語學院 國際商學院